当前位置: 首页 >>学生天地>>学生荣誉

凡心所向,素履以往丨我和一中的故事(四)

来源: 录入者: 发表于: 点击:

编者按

在高中的学习生活中,一个人难免会遭遇考试的挫折、作业的压力。即使是优秀的学生,也并不总能在竞赛中一帆风顺。但是,因为有大家的关心帮助,因为有施展才华的舞台,所以那些挫折和困难都不能让人退缩。因为热爱和期待,我们才有了奔赴光明的力量。


Part.01

我和一中的故事

1.jpg

赵建豪 

录取院校: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少年班

时光荏苒,白驹过隙。转眼间我已然成为了一名准大学生。不知不觉间,我已在母校度过了两年难忘的时光,在这里,有绿树成荫的校园;有和善阳光的同学;有知识渊博的老师……

春风育桃李,秋果谢恩情,教诲如春风,师恩似海深。作为一名数物双竞赛生,我的日常基本被数学和物理占据。而我平淡的生活中就不得不提两位给了我很多帮助的老师:班主任兼物理丁老师和数学陆老师。当我遇到不解的难题时,两位老师会细心地为我答疑解惑;当我碰到挫折时,两位老师总是给予我支持和鼓励;当我不重视语文英语时,两位老师又会不时地提醒我只有各科均衡,高考才能立于不败之地。一块普通的黑板,被老师倾注了毕生的心血,就会成为一盏明灯,照亮我们未来的人生;一根平凡的粉笔,被老师注入了心底的热爱,就会变为一支魔棒,指点我们命运的征程。而我有幸在丁老师和陆老师的培养下进入中国科学技术大学,这将是我一生都难忘的恩情。

时常觉得自己是个幸运的人,因为无论何时何地总有人给我帮助与关怀。一再的体会,一再的确信,正是因为有大家的爱心,才成就了今天的我。作为一个高二参加高考的学生,我是一模前几天去的高三,然而一模前后却出现了疫情的反复,为了我们能顺利的参加高考,所有高三的师生两点一线,家校闭环,这段特殊的日子里,仍有温暖延续。那时大家在高考和疫情的双重压力下拼尽全力,只为6月能金榜题名,新冠肆虐过的冰冷土地下,是即将破土而出的同学情。当高三同学都在认真准备冲刺高考时,我进入了高三,初入陌生环境的不适与紧张在老师和同学们的关怀下都逐渐消失,我慢慢地在新的环境中找到了自己。在这里,每一位老师都对我呵护备至,每一位同学都对我温暖和善,在大家的帮助下我深入了解了备考方式、备考策略,加之结合自己的学习方法,终于如愿考上了自己梦想的学校,我的成功离不开所有人的帮助。对此我想对我的母校真诚的说一声:谢谢!感谢母校为我提供了成长的舞台,感谢母校为我铺垫了未来的道路,我永远是一中的孩子!

最后,我想和我的同学说:无论当下多苦多难,希望大家明年都能以优异的成绩照亮高考后的整个夏天,然后带着自己的期许,去见从未见过的风景。


Part.02

我的大学

2.jpg

张明洋

录取院校:南京大学

当十八岁的我踏过成人门时,我发觉:除了多了“成人”的身份外,世界在这一瞬间似乎没有任何变化。我相信,我们真正的成为“人”,绝非一件瞬变的事,而是一个长久的过程:或才刚刚开始,或已将近完成,或正行于山腰。成“人”所应有的素养,不为一纸文件所规定,而来自于内心反思与觉醒。

现在的我收到大学的录取通知书,但我明白,我早已是大学生。高尔基的大学可以开始在喀山的市井街头,我的大学在常州一中的新校区,和高三生活一同开始。

我高二报考了中科大的少年班学院,准备了很多,期望了很多,失望也很大。我发觉:大学不是来赋予我们“大学生”之身份的,而是要考核我们“大学生”之素质的。要充分地利用高三,必然要超前,必然要远视。

我想,要有心之所向,要有一技之长。我跟着物理竞赛的队伍从南京到杭州再到南京,我从班级中段走向前端走向顶端。比赛得分正应了我的预判,只有“大学生”的自我认同才能达到“大学生”的成果。但这只是开始,我对物理的热爱让我忘却了比赛。我开始涉猎竞赛考纲之外的分析力学和相对论,这甚至超过了大一的内容。最后报名强基时,我排除了那些热门专业,只为了完成和自己的约定。

那么我应该要考量学业与爱好的冲突。世上少有生而好之者,我们也不应强求。更多地,完成学业来自对国家社会的责任与个人利益的追求,而坚持爱好来自对自己的忠诚与精神满足。时间宽裕时,我每周日都会读《小逻辑》;最后到了考前,我坚持睡前看一节《逻辑哲学论》。黑格尔的辩证法和维特根斯坦的伦理学将让我一生受益,而合理的时间规划让我在眼前的考试获利。偏袒爱好是幼稚的,偏袒学业是无趣的。

……

写了这么多,都是在一中的生活在我内心里的投影,用大学的视角来看中学的琐事。我还想谈谈一些人之间的关系。我很喜欢“每一位学生都是整个学校”这句话。学校本不存在,只是人聚在了一起。黄国林老师,在人生道路和学术能力两方面给了我最大的支持。顾鑫浩老师,总是留下神秘和问题,鼓舞我思考和探索……H同学,和我分享观点,在争执和认同中确定了自己的坐标。K同学,有一足矣的良友……

有一千位师生,就有一千段与一中的故事。其实,我们并不仅在时间的隧道里经过一中,而是吸收一中作为一个必要的基因,我们本质的基因。


Part.03

我和一中的故事

3.jpg

李汤睿 

录取院校:南京大学

19年5月踏入校园,到22年6月毕业,如果把三年的一中生活比作一首歌,学习就是永恒的主旋律。学校丰富的课余活动、日常的点点滴滴,则一起奏响了我难忘的高中生活交响曲。

主旋律起起落落,而我的学习和竞赛之路也并非一帆风顺。高中期间,我参加了数学和物理两门竞赛,其中大部分的时间放在了数学上。然而,两次竞赛考试我却都与省一失之交臂。我曾一度心情低落,在老师的开导下才能正常地投入到平时的学习生活中。无独有偶,高考时我的数学又再次遭遇了滑铁卢,导致我最终的成绩并不理想。在痛痛快快地哭过一场之后,我调整好了心态,成功地在南大综评的考试中靠数学扳回一城,最终被南大环境科学与工程系录取。

故事的结局固然可喜,而我更珍惜的,是三年与师长和同学相处的点滴。我们这一届是与疫情常伴左右的一届。高一时疫情爆发,高三时仍因疫情两度停课,尽管一部分活动无奈被取消,学校仍开展了科技节、戏剧节、成人礼等活动,丰富了我们的课余生活。而同学们的陪伴也让我在刻苦的学习生活之余拥有了五彩缤纷的记忆——

我们曾在课间挂在栏杆上谈天说地,也曾在饭后走在校园里看禽鸟嬉戏;我们曾在破旧的过渡校区实验室上竞赛课,也曾在新校园的实验室前驻足垂涎我们不曾见过的实验设备;我们曾在因修地铁而残缺不全的操场边百无聊赖地估算野花的种群密度,也曾在崭新操场旁的凉亭中悠然自得地看鸭子漂浮于湖面。我们曾在北京参观理想中的学府,也曾在杭州参加竞赛培训;我们曾在花山参加军训,也曾在常熟春游踏青……如今,我们完成了高中的学业,即将各奔东西。

我一直很庆幸自己能进入香港宝宝典资料大全,成为2班的一员。班级良好的学习环境,让我得以在优秀同伴的合作互助中专注学业;班主任丁老师对我语文的关注与悉心指导,让我正视自己的短板学科,并取得一点一滴的进步;数学黄老师与物理陈老师在竞赛方面的引领,则让我最终厚积薄发,凭借综评圆梦南大……

高中三年的生活让我意识到:意外与挑战是生活的常态,但没有挑战的生活也失去了意义。进入南大,我已做好迎接新挑战的准备。在大学生活中,我也将谨记“自强、奋斗、卓越”的一中精神,继续谱写我的生命之歌。

最后,让我再次向师长与母校表示诚挚的感谢!


Part.04

“音”为有你 

未来可期

4.jpg

录取院校:上海财经大学

盛夏的蝉鸣见证着一次次相遇与离别,时间鼓着翅膀飞走,转眼就到了远行季。站在人生的重要站口回望记忆深处,那些在一中度过的美好时光定格在一片片与“音”有关的记忆碎片里。

我记得初中时的我第一次提着乐器走在一中老校区的林荫路上,心中涌动着忐忑和对这所陌生的学校的欢喜与期待。在指挥孙老师的耐心指导下,爸爸妈妈的尽心支持下,一中学长学姐的热情鼓励下……我慢慢融入了乐团这个温暖的大家庭,对一中的喜爱也渐渐在心底扎根。当时从艺术馆的窗口向外望,总是能看到阳光透过树叶间隙洒在教学楼上,我暗暗下定决心:一定要考进一中!

还记得一中搬至过渡校区后有一场教师节演出,那是我第一次以一中学生的身份站上校内的舞台。虽然已能在台上从容地表现乐曲,但当聚光灯打在演出服上,当想着台下是未来三年的老师们时,心跳还是会因紧张、激动而不由自主地加快。那天的演出很成功,掌声很热烈,它让我对高中三年的校园生活充满了期待与憧憬:我一定能在一中尽情地展现自我!

我升入高三时,一中已回迁旧址,新校园美观大气,排练厅和剧院更是融合了传统与现代。可我还是最喜欢那条林荫路。临近演出才刚刚下课,我从高三的楼道里匆匆跑出,拖着换好的长裙跑过林荫路,去参加我在一中的最后一次演出。阳光一如第一次进校那般灿烂,我却已在这段时光中悄然长大。

一中陪伴着我从懵懂走向成熟,让我受益良多。其中最令我印象深刻的要数参与了长达七年的乐团训练。学习之余的一次次排练不仅深化了我对乐理知识的了解,提高了我的音乐素养与审美水平,而且锻炼了我的合作意识与合理规划时间的能力。我更加懂得了团队的重要性,更加自律了,综合能力更强了。乐团的锻炼让我一步步向着成为大成青年的目标前进。期间的一场场的演出不光增强了我的自信,提升了胆识,更有助于积累经验,丰富我的人生履历。乐团还很重视国际交流。那次欧洲之旅我至今仍记忆犹新,我们在国际的音乐舞台上奏响了中国的传统民乐,开阔了视野的同时,让中国的传统音乐文化走向世界。这些宝贵的经历在我的成长过程中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感谢母校!感谢乐团!感谢师长!同行之旅虽已落幕,但我与一中的故事并没有完结。在热烈而明亮的盛夏,我将带着这份美好回忆奔赴更好的未来!


供稿 | 赵建豪 张明洋 李汤睿 潘岩

审核 | 顾鑫浩


附件:
    关闭窗口
    打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