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信息公开>>基本情况

香港宝宝典资料大全特色建设报告

来源: 录入者: 发表于: 点击:

香港宝宝典资料大全是国家级示范高中、江苏省首批四星级高中,学校获评“全国教育系统先进集体”“全国十佳科技教育创新学校”“全国语言文字规范化示范学校”“全国中小学现代教育技术实验学校”“江苏省高品质示范高中首批建设培育学校”“江苏省艺术教育特色学校”“江苏省体育特色学校”“江苏省中小学书法教育示范学校”“首批省级教师发展示范基地校”等近50个奖项和荣誉称号,在德育、学科融合教育、科技教育、美育、体育、劳动教育等方面创建了特色品牌。

一、三原色德育资源的开发、整合和利用

学校根据学生发展目标,针对中国学生三大核心素养,结合学校已有德育资源,提出了“三原色德育资源的开发、整合和利用”项目。这里的三原色是指光的三原色:绿色、红色和蓝色。绿色代表健康,红色代表热情,蓝色代表忠诚,分别从人与自我、人与他人、人与社会的角度指代学生品格中的健康自主、协作创新、责任担当。具体建设内容主要包括两部分:一是硬件资源的开发整合,包括物型德育资源的整体规划与建设和校外德育资源的开发整合;二是软件资源的开发、整合和利用,包括跨学科德育创意活动的设计,和基于认证、记录、展示的综合素质评价系统的开发。

硬件资源方面,学校利用校园改扩建契机,整体规划育人环境,以地表文化、空间文化、学科物型文化为主要抓手,加强校园物型文化建设,着力提升物型文化品质。同时,学校加强与党政机关、科研院所、企事业单位的联系,目前已建成5个国防教育基地、10个爱国主义教育基地、10个法制教育基地、30个职业体验基地,多次组织学生社会实践、职业体验。软件建设方面,学校打造了跨学科、实践性、体验性的创意德育活动,其中代表性的是生涯教育、研学、模拟政协等。

二、渗透、整合、综合的学科融合教育

为回应国家对创新型、实用型、复合型人才的迫切需求,提升学生解决复杂问题的能力,克服学校分科教学的弊端,扭转学科融合随意化倾向,香港宝宝典资料大全对学科融合教育开展了12年探索,历经了“渗透—整合—综合—凝练”四个阶段,成果丰硕。

“跨学科综合育人”这一核心理念引领下,立足普通高中课程方案和课程标准,以“复杂性理论”为视角、以主题/问题为抓手、以“基地”为场域,构建了“渗透—整合—综合”递进式的学科融合课程体系,形成了基于教学任务的多样态实施模型,完善了“列项观察—循证解释—个性指导”的形成性评价模型和基于课程标准的总结性评价要求,凝练了系统的跨学科综合育人的基本范式。从而使学生解决复杂问题的能力明显增强,进入双一流高校的顶尖人才逐年增多,尤其是交叉学科领域的毕业生发展态势良好,在各领域表现突出。

10年,学校入选“全国十佳科技教育创新学校”,共培养国家“万人计划”人才1人、“江苏人民教育家培养工程”培养对象2人、正高级教师11人、省特级教师11人。先后完成11项国家级、省级课题,发表相关论文150多篇,出版专著《高中学科融合的理论与实践》,成果被《中国教育报》等多家主流媒体多次报道,向全国10多个省份近百所学校辐射。

三、江苏省信息技术学科创新发展中心

我校“高中信息技术学科发展创新中心”项目是江苏省基础教育内涵建设项目之一。我校坚持“让每一位信息技术拔尖创新后备人才都能在家国情怀、计算思维、问题解决方面获得充分的发展”的育人理念,贯彻“小学-初中-高中-大学”混龄长程培养体系,在改革高中育人模式、创新实践范式、建设课程资源等方面都取得了显著成效。

项目实践了混龄长程培养体系。学校以“我们爱科学”活动贯穿小学五、六年级和初中七、八年级;以“信息技术学科拔尖创新后备人才培养计划”解决了初中九年级和高中学习的衔接问题;通过邀请30多位高校专家、教授来校讲座、指导,组织学生参观高校实验室、参与相关项目,形成大学体验课程,有效提升了学生的创新实践能力和科学家素养。参与项目学习的学生,计算思维明显增强,面对复杂问题的创新实践能力显著提升。他们树立了科技报国的长远志向,多数进入了服务于国家科技发展的双一流高校。三年来,学生在信息学奥林匹克竞赛、全国中小学生电脑制作活动、全国青少年机器人竞赛、全国人工智能创新程序设计比赛等各级各类竞赛中屡创佳绩。信息学奥赛共获省级以上奖项71个,其中亚太区信息学奥赛铜牌1人、国家级一等奖13个、省级一等奖40个。在中小学生电脑制作活动、青少年机器人大赛、中小学人工智能程序设计比赛等各级各类科技竞赛中共获省级以上奖项358个。在项目实施过程中,学科教师实现了快速成长。三年来,学校教师发表信息技术相关论文27篇,其中核心期刊7篇。林厚从老师被评为常州市特级后备人才,常州市首届普通高中学科领军教师培养对象,获得各级各类优秀科技辅导等奖项近20个。青年老师参加基本功、评优课比赛获得省市级奖项12个。项目成员主持信息技术学科相关省级以上课题2项。2021年,学校信息技术教研组荣获常州市总工会颁发的“工人先锋号”。

四、江苏省基础教育改革前瞻性项目——教育戏剧

教育戏剧是运用戏剧元素和戏剧方法来培养人的一种教育方式,即运用场景、情节、角色扮演、定格、独白等手段,让学生在情境中深度体验、合作创造,形成关键能力和正确的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的人文底蕴、科学精神、实践创新三大核心素养。它既是一门有着独特价值的综合课程,也可以作为其他学科的工具。教育戏剧的理念概括为:身体打开,灵魂在场,愉悦创造。它包含了全人教育理念、情境教育理念、学科融合理念、具身认知理念以及认知神经科学的最新观点。

教育戏剧应用于其他学科的路径与方式,可以分为散点式运用和整体式运用两种,开放性、体验性、实践性内容比较适合应用教育戏剧方式。在教育戏剧理念指导下,学校提倡让尽可能多的学生参与戏剧节活动,运用教育戏剧习式和方法尽情挥洒、愉悦创造。学校隆重举行了九届“青果杯”戏剧节。由学生改编、自导、自演的《大江大河》、《平凡的世界》等多部名著被搬上舞台,精彩的表演,张扬的个性,充分演绎了项目“身体打开、灵魂在场、愉悦创造”的前瞻性理念。学生三大核心素养得到良好发展。学生通过体验式学习,在情境中学会了换位思考,掌握了策划、组织、宣传等实践能力,增强了自信心和表现力,提高了协作和创造能力。

项目组自成立以来,举办了江苏省科研基地学校专题学术活动,共开设相关公开课多节,撰写心得感悟百余篇,发表市级以上论文教育近20篇。组织编辑了《普通高中教育戏剧教案集》《普通高中课本剧集》《普通高中教育戏剧校本教材》。满春燕老师领衔市级名师工作室并获得江苏省教学能手大赛特等奖。满春燕老师在常州市名师大学堂,常州各校做教育戏剧公开讲座18场,让更多的教师了解教育戏剧。成立教育戏剧联盟(含常州8所、扬州3所、淮安2所),互相学习,资源共享。带动影响联盟学校进行教育戏剧课程的开发和实施。教育戏剧进社区,通过工作坊形式让社区家长、孩子在教育戏剧中成长。

五、全国“阳光体育”优秀案例——阳光体育俱乐部

多年来,学校始终坚持“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把切实加强学校体育工作作为实施素质教育的切入点和突破口,以提高学生健康体魄为主题,以落实每生每天l小时体育锻炼为重点,以营造体育文化为特色,严肃认真地落实国家对学校体育工作的要求,稳步推进体育课程改革,全面实施全国亿万学生阳光体育活动。学校创造性地引导学生在大课间以俱乐部为单位开展体育活动。在问卷广泛征求学生的运动意向的基本基础上,学校成立了轮滑俱乐部、篮球俱乐部、足球俱乐部、排球俱乐部、太极拳俱乐部、体舞俱乐部等,单双杠、绳毽、乒乓等“少数派”则归到综合体育俱乐部。

我校以俱乐部为单位在大课间展开体育锻炼活动,尊重学生的选择,为学生的活动创设条件,大大提升了学生参加体育锻炼的热情和参与积极性,平日里做操、跑步一结束操场便冷冷清清的场面一去不返,学生也由以往的“被锻炼”逐渐走向了“爱锻炼”。学校不断优化体育俱乐部的设计与组织,要求各俱乐部每学期必须举行一次项目联赛或项目展示,以竞赛促动平时的常规活动质量。同时,为了充分展示俱乐部活动的成效,激励更多的同学投身于俱乐部锻炼,学校创设了“体育达人秀”活动。“体育达人秀”活动一年进行两次,冬季为体能项目比赛或展示,春季为技能项目比赛或展示,在项目设计上既有直指学生体能的常规锻炼项目,也有与俱乐部活动内容、课程教学内容相衔接的技能项目。

学校“俱乐部+达人秀”模式被教育部评为“全国中小学阳光体育优秀案例”。近三年,校田径队获得常州市田径运动会总分第一名。校女子排球队斩获常州市第十五届运动会青少年部排球比赛高中女子组比赛冠军。校篮球队获江苏省第十九届运动会青少年部16-17岁男子组篮球比赛冠军。校健美操队在2019年江苏省第十九届中小学生啦啦操、健美操锦标赛中获高中组第二名。校羽毛球队获2019年常州市中小学生羽毛球锦标高中组团体总分第一名。学校2017年获江苏省青少年校园篮球特色学校。2017年获江苏省第一批国家级校园篮球特色学校。2019年获2017-2019年度江苏省中小学体育特色学校(羽毛球)。2020年获江苏省全国青少年校园排球特色学校。

六、劳动教育——胶囊农场

学校根据《关于全面加强新时代大中小学劳动教育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文件精神,通过以“胶囊农场”为特色品牌的劳动课程,使学生能够理解和形成马克思主义劳动观,牢固树立劳动最光荣、劳动最崇高、劳动最伟大、劳动最美丽的观念;体会劳动创造美好生活,体认劳动不分贵贱,尊重普通劳动者,强化勤俭、奋斗、创新、奉献的劳动精神;具备满足生存发展需要的基本劳动能力,形成良好的劳动习惯。

学校将常规劳动与创新性劳动相结合。通过一年两次义卖、建设“胶囊农场”、组织研学旅行、开展STEAM项目学习等措施,创设劳动情境,将学科教学、问题研究和劳动教育相融合,逐步加大脑力劳动、服务性劳动、复杂性劳动、创造性劳动的比重,以适应未来社会和市场的要求。

学校在操场北侧建设了18个农场,各班在一周内就申报了180个研究性劳动项目。学生热情高涨,每天不仅翻地、施肥、浇水、除虫,还开展了“大豆对土壤肥力的影响”“光照对植物生长的影响”“生菜水培土培比较研究”等一系列科学研究。学生形成劳动小组,协作创新,不辞辛苦,还邀请了不同学科老师进行论证指导。在学生的辛勤劳动下,“胶囊农场”各种动植物长势喜人,成了学校最美的风景。

疫情期间胶囊农场暂时成了“无人农场”,但是凭借着前期的规划与建设,我校农场的各项进度还是有序进行,全体同学继续上演“停课不停劳”。凭借着疫情之前建设的自动喷灌与补光系统,校园农场在没有学生劳作的情况下依旧展现出一片生机勃勃的景象,静待同学返校收获,同学们前期繁育的各种种苗已经茁壮成长,扦插的葡萄也已经吐露新芽,等待着他们返校移植。在家,同学们克服了疫情封控的影响,充分利用各种常见的物资进行繁育。例如高一(4)班的胡雪和周忻懿同学进行了芋头的培育,等待返校后种在我校的关刀河湿地周围。高一(13)班的傅鹏潇同学利用菠萝废弃的头来进行了水培菠萝的繁育,后期将接替种植在温室中。徐一丹同学则正在利用山芋培育种苗,返校之后将和同学们一起体验山芋藤的垄作扦插研究。高一(8)班的常远和薛瑞两位同学利用家里南瓜中的种子提前进行了南瓜种苗的培育。还有利用佛手瓜和甘蔗的种植活动正在进行。高二国际班的丁时丰同学在一中一直是一位养殖达人,学校池塘的网红鸭便是他所孵化的。为了给学校的农场增加更多的乐趣,实现农场的生态建设目标,他继续进行了鹌鹑和鹅的孵化,已经有了初步成果。

七、美育特色——民族管弦乐团

“以美育人,以文化人”是我校艺术教育的核心理念。2021年我校获评“第三批全国中小学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学校”。我校建有江苏省“传承·创新”美育课程基地,本课程基地在省级评审中被评为优秀建设项目。

我校有两个乐团,分别是2003年成立的民乐团和2019年成立的管弦乐团,民乐团先后获教育部主办的全国中小学艺术展演一等奖两次、二等奖一次;获江苏省教育厅主办全省中小学生艺术展演特等奖两次;被江苏省教育厅评为“省十佳优秀社团”(中学组唯一)。

民乐团曾六次参加长三角中小学生民族乐团展演;两次在常州大剧院开展新年专场音乐会;曾两次受邀赴奥地利维也纳金色大厅演出,先后应邀赴韩国、德国、捷克、斯洛伐克、斯洛文尼亚、意大利等国家和台湾地区开展艺术交流与文化研学。多次应约接待美国麻省教育界、以色列教育界领导、师生代表团。

乐团成立至今已为清华大学、北京大学、中国人民大学、南京大学、浙江大学、复旦大学、华中科技大学、上海财经大学等国内一流高校和美国、英国、德国、加拿大、澳大利亚、新加坡等国外名校输送了170多位高品质、高素养的综合人才。

作为学校美育课程基地的重要场所,千人剧场共设置了近一千个观众席位,采用中央空调地送风系统,最大限度地降低噪音,营造高品质欣赏环境。

大家可以看到,大剧院的舞台深度为21米,观众席长为24米,宽度为29米,到吊顶的净高约为10米。千人剧场能满足日常会议、学术报告、学习培训、综合演出等多种功能需求。本剧场可以承办涵盖交响乐、民乐、室内乐、独唱、独奏、话剧、戏曲、大型歌舞表演等多种演出,让更多的师生在欣赏高雅艺术的同时,接受艺术的熏陶,从而进一步提高师生的美育修养。

学校是国立音乐院幼年班原址所在地。这里走出了享誉中外的中央音乐学院音乐史学家、翻译家毛宇宽,小提琴演奏家、教育家、中央音乐学院教授赵惟俭,大提琴演奏家、著名作曲家金湘、田丰(田保罗),小提琴演奏家朱工七、梁庆林、林深、蔡纪凱、王恩悌、陈稼华等百余位音乐家,被业界喻为“中国音乐家的摇篮”。作为一中教育博物馆的重要组成部分的国立音乐院幼年班史料馆正在建设中。


附件:
    关闭窗口
    打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