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首“复兴之路”,感悟历史荣耀
秉着“读万卷书,行万里路” 的宗旨,今天常州一中的同学们参观了中国国家博物馆。
从B1层的原始器物到神五船舱,从远古文明到两弹一星……大量珍贵的出土文物,图文资料都让同学们切身体会到中华文化的力量,也是享受了一场历史、文化、艺术交织的盛宴。
在踏上“复兴之路”的旅途中,随着沉重的脚步,气氛也变得更加的凝重,因为这里的展品有着历史的厚重,让人铭记于心的历史。那一个个橱窗里向我们述说着它们的历程,它们的所见所闻。那一幅幅感人的抗战画卷,一具具逼真而让人热血的战士模型,这一切都在向我们表明为保卫国土而战,他们不辱他们的使命,用一切向祖国和人民证明着他们的赤胆忠心。 一幅幅珍贵的历史照片,一件件真实的革命文物,让同学们感受到了艰苦卓绝、波澜壮阔的革命历程和如今幸福生活的来之不易,并纷纷感叹正是党和国家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坚持改革开放,中国才能在改革开放短短 40多年内取得如此巨大的进步。
观瞻古代器物,精美绝伦的陶瓷艺术,一圈圈的花纹是它们华贵的外衣。历史悠久的青铜方鼎,一层层的铜绿是它们经历的故事。温故知新,虽然我们已经学习了从旧石器时代至中国近代的历史知识,知道了上下五千年中华民族的奋斗和发展。然而,这都是课本知识,需要有具体的感知来强化。了解历史,才能更好地继承发扬中华民族的光荣传统,激励我们更加茁壮成长。
中国,屹立于东方的文明古国——我们伟大的母亲国,她曾辉煌过、骄傲过、狂妄过、没落过、彷徨过、屈辱过、探索过,如今又如新生的朝阳,正要喷薄,正要散射万道金光。中华民族的力量是伟大的,在这背后支撑的亦是我们五千年来不断积淀的优秀名族文化。是它支撑中国走过峥嵘岁月,让中国找到新的道路,并将引领中国不断前进。
第一小组:刘琳、孙澳/文
中国国家博物馆,世界上最大的博物馆之一,面朝天安门,高大而庄严。远远望去,就像是中国的一本史记,从古至今,所有的时光都凝固在这,等待人们去翻阅查看。
我们重点观赏的是复兴之路,在这里,近代史缓缓向我们走来。三层楼,是1840年至今近80年的时光。虎门销烟,鸦片战争,辛亥革命,抗日战争,解放战争……泛黄的纸页承载着心酸和无奈,秀丽的小楷下是列强赤裸裸的丑恶嘴脸。在这,历史活生生展现在我面前,不只是图片古籍,更有模拟的历史实物,考古出来的实品。视频,模拟道具,样样齐全,原本死记硬背的历史在这里重新焕发了生机,栩栩如生,宛如连环画。
参观完中国国家博物馆展览的“复兴之路”展区后,我汹涌澎湃,心情久久不能平静。 就在一百多年前,我们中国遭遇数千年未见之奇变。可是,中国并没因此而灭之,中国人民更没因此而屈服,一代代革命先烈用鲜血和生命来扞卫国家的主权,拯救民族的尊严。中国共产党人和中国人民以不屈不挠的意志、艰苦奋斗的作风缔造了新中国,开辟了社会主义道路,从此,中国进入了人类历史的新纪元。如今的中国正在崛起,正逐步跨进世界强国之林,正在完成一个光荣而伟大的历史使命—复兴中华 到底是什么打破了这数千年未见之黑暗?是创造。我们必须看到,只有创造才能战胜真正的黑暗。“马克思主义的哲学认为十分重要的问题:不在于懂得了客观世界的规律性,因而能够解释世界。而在于拿了这种对于客观规律性的认识去能动的改造世界。”毛泽东如是说,江泽民也曾说:创新是一个民族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回顾悠久的历史,哪朝哪代的鼎盛时期不是由创造得来的?最为典型的以创造来战胜黑暗的辉煌时期—春秋战国。春秋战国是天下交征于利,黑暗混乱的时代。如今我们提起这样的时代,只是感到光荣和自豪,就是因为在那个时代出现诸子百家,特别是孔孟、老庄的创造。
今天的中国能够取得如此辉煌骄傲的成绩,得益于创造。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便是前无古人的最伟大创造。改革开放又是一伟大创举,自改革快放三十多年来,中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从贫穷落后的农业国到发达现代的工业化国家;从解决温饱到奔入小康;从计划经济到市场经济,如此种种,都源于改革开放的创造精神。正如哥德所言:“民族的生命,正在与蓬勃的创造精神。” 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如此,一个人更应有创造精神。我们每个人都渴望成功,如果我们把先辈们“不屈和顽强”“善与挑战逆境”的品质作为我们的精神食粮来磨练自己,并能将其应用在实际生活和学习中去,一定是能够战胜所有的挫折和困难,创造惊人的成绩。在学习和生活当中,遇到困难和挫折在所难免。当不幸来临时,有些人总想有贵人来帮助,幻想着不费吹灰之力就将不幸打倒。而现实生活告诉我们,这是绝对不可能的。一个人不管做什么,只要不怕困难,积极主动地迎接和挑战困难!
第7小组 朱冉然 王子月/文
体验科技魅力,坚定理想信念
今天下午,我们参观了中国科学院,收获甚多。首先,我们听了特级教师的讲座,见识到了很多平凡人因一个小创意而发家致富的例子,意识到了作为具有先进思想的人必须要有创造性,这样才能更高一等。讲座结束后,我们动手实践了一些物理实验,在老师的讲解下也弄清了原理,觉得收获颇丰。
中国人民大学由中华人民教育部直属、中央直管副部级建制,教育部与北京市共建,是一所以人文社会科学为主的综合性研究型全国重点大学。被誉为“人民共和国建设者”的摇篮、人文社会科学高等教育的重镇。校内环境优美校风良好,设施健全,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映像,坚固了我们为考上名校而奋斗的意念。
我们在中科院所做的实验,无不让我们体验到了科学的魅力,书中的知识不再是白纸黑字那样单调。周老师的演讲也激起了我们对于发明于创造的无限兴趣。论文不再是曾经我们眼中的巨大困难,而是一条通往科学的辉煌大门。对于未来的道路,我们中的不少人也有了准备与期望,在这样的指引下,我相信每一个人的面前,都是一条黄金大道。
中科院可谓是汇聚了整个中华民族的尖端科技实力。刚一进入大门,就可以感受到里面的人的文质彬彬与谈吐不凡。但他们并不是那些古板刚硬的老教授一样,智慧的头脑并不缺乏活泼与热情。他们的演讲绘声绘色,引人入胜。精彩纷呈的实验内容以及他们的细心讲解给我们带来了不一样的体验。
静电球、特斯拉线圈、书本摩擦力实验、触电实验,这一个个生活中常见的现象,物理中经典的实验,都让我感受到了科学的魅力与奥妙。在全国最高科学殿堂中科院接受的短短演讲中,我深刻体会到了做一个有创造力的人是多么重要,一个人创造力的培养有如此多的方式,更加深了我对学习的热爱。
第三小组:姜珺宁、程星焱、董泽、巢王哲、冯泽宇/文
与国宝的一场“约会”
成都作为天府之国,被人们熟知的可能不仅仅是都江堰的千古智慧凝结,可能也不仅仅是三星堆文物的精美,还有那些毛茸茸、憨呆呆的大熊猫。
虽然天气不是特别适宜,但依然人头攒动。基地里是竹林成荫,加上刚刚下过雨,空气的湿度很大,全身似乎都沾满了湿乎乎、凉冰冰的水汽,但一见到真的国宝——大熊猫,我就立马兴奋了了。在第一个熊猫别墅附近,其实只是想路过一下而已,没想到一只熊猫竟然迈着笨拙但可爱的步伐向我们的方向小跑过来了!
而且让我惊讶的是,我一直以为熊猫的尾巴是黑的,但实际上是白色的。它慢慢地爬上了木质的阶梯,只好奇的向我们这里看了一眼,就转过头去,一屁股背朝我们坐了下去。壮实的后背是这样可爱的黑白相间,看不见它的脸,但是滚圆的耳廓,还有那“大脸盘子”已经在人群中引起了轩然大波,大家纷纷拿出手机,一边嘴里好可爱啊不停,一边疯狂拍照。拍了一会,不知是哪一个眼尖的人喊了一声“那里还有一只。”顺着方向看去,是一只体型小一些的熊猫,它正在草丛中探出一点头,然后不一会,竟然三下两下爬上了一棵树。在人们的惊叹声中头朝下做起了倒挂金钟,还在杂技表演完了之后折掉了一根树枝,而先前那只则坐不住了。似乎是知道自己的粉丝被别的明星抢走了。它又急哄哄地爬了下来,然后向那只的方向爬去,果然是眼红了,它也要表演爬树,然后就两只国宝一道在一棵树上调皮了。
果然是国宝啊,当一只真的刚出生不久的熊猫趴在垫子上,灰白的毛色,眼睛都还没睁开,你简直控制不住自己的尖叫,太可爱了,它们还被当成中国和其他国的友好往来的象征,作为与中国长城一样的标志,被日本的设计师设计在了下届奥运会中国队入场的和服里。
它不仅是一种可爱的动物,更是与自然和谐相处的例子,是中国的象征,是中国研究保护生物的一大进步。
所以这次成都行,可以和国宝有这么近距离的接触真是我们的荣幸啊!
高媛/文
都江堰
来成都的第三天,我们来到了都江堰。
原先从余秋雨的书中读到都江堰的气势磅礴,李冰父子的为民造福,便总想来瞧瞧。今日,终于目睹真容了。
先是穿过索桥,下方是汹涌的河水,难以想象的是,这水的源头是几千海拔的高原,从上一冲而下,带着巨大的能量,气势汹汹地到达四川盆地。然而等待它的是都江堰。一下子击垮了水的傲气,只好低眉顺眼地臣服,这是人与自然的抗争,是智慧与天性的博弈。当然,在这场战争中,人类赢了。
细观都江堰的水,未见其水先闻其声。后穿过一片朗润葱绿之地来到观水之地。满眼水流奔腾犹如虎啸龙吟之势。当其静时,碎玉迸溅,叮咚作响。但,有山岛耸峙为景相衬其格局早已不同凡响。满眼之水虽已缓却仍如潜龙在渊,扑腾而来的巴蜀豪气冲进脑海,萦绕全身,仿佛看到的是水而又不是水,是真正的华夏文明,而你面前确确实实的仍是都江堰的水。这便是它予人的最大震撼,今当浅论,方是登山则情满于山,观海则意溢于海。
李冰之都江堰,阿瞒之铜雀台,嬴政之长城,华夏之瑰宝。历朝代更迭,经雪月之风霜,仍无掩光芒。
人生而过客,无留脚印,却留印记。华夏文明千年,前古人文明无数,后人当引以为勉,再续文明。
终是要走,那便也不可留。只希望都江堰常在,在这儿,也在我的心中。
第11小组 黄韵琳/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