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世同堂》剧本简介
北平城内,有一条小羊圈儿胡同。这样的胡同在北平有千把个。
可是这卢沟桥的炮声一响,甭管是谁,都开始提心吊胆起来。这小羊圈胡同中最不安的,就当属祁家老太爷了。祁家老太爷既要担心着自己热血闹革命的孙子,又不得不时时刻刻提防着那窗外无尽的黑暗。可是在他内心,仍然有那么一丝希望——自己的八十大寿。
人生永远是未知的旅程。同样,祁老太爷在战火中风雨飘摇的人生,在离八十大寿愈发近的路上,也更加的迷茫了。一出大戏,就这样划破了北平的黑夜,上演了。
《四世同堂》学生感悟
首先,想非常真诚的感谢学校能举办这次戏剧节。不然的话,可能我们一辈子都不会去尝试演戏,去写剧本,当导演。人生百味,这绝对是其中很令人触动的一味。
老话说的好“一出大戏,三分写,七分演”。作为编剧,我真的很感谢演员们能把我笔下的情感真实地甚至是更完美地还原,呈现给大家。
难忘这几个礼拜以来每一个日日夜夜。远看这段时光,星河一般流长。近触,每一颗星又都是各有不同却如此闪耀。当演出结束后,我突然又看见了平时每一天的瑞宣为了演好北平光复那一幕时候练习趔趄跪下,膝声入地,无怨无悔的样子;看见了祁老太爷不断调适声音,让自己尽量看起来更沧桑的样子;我看见了八仙桌一层一层的上楼,下面铺满了同学的汗水;那个大门也出现了,道具组没日没夜的制作的样子也跃上了眼;远处我听见了导演们对演员每一个动作近乎苛刻的知道声;近处我又清晰的看见了演员们的泪水,晶莹婉约。原来这一场大戏结束了,你们都未曾离开。
曲终人不散,戏剧节又不仅仅是一出戏。更带来的是班级向上的凝聚力和同学们对戏剧的热情。或许很多年之后,我们自己也快到可以过八十大寿的年纪,但是永远记得17岁的那年春天,为了一出《四世同堂》,流淌过的热血和无悔的青春。
编剧:高二12班 谢心辰
三周的时间,短暂而又漫长,我们经历了另一种形式的学习和成长。也许被那么多人见证自己的努力一生唯有这一次机会,所以有幸参与的这次演出更显弥足珍贵。
这段时间中见证最多的是一种感动,去融入真正的大集体,明白团队的意义。当萤火之光显得珍贵而又脆弱时,万千萤火当真是美丽而又壮观。在一个剧组中,我看见了与平时不一样的同学们,看见了让人感动的个人,让人感动的团队。奉献,欢笑,苦恼等等,参与其中我才慢慢发现,真正令人感动的永远是幕后而不是幕前。
当我们踏上戏台时,演绎的就不再是个人,而是所有。每一个人都是一场戏,无关乎主配角,正反派,大人物与小人物,当灯光打向我们时,那一刻我们就是主角,即是这部戏的灵魂。
人生如戏,考得不仅仅是演技,舞台上演绎的不仅仅是他人,更是自己。每一个演员想让别人记住的除了这个角色本身,还有他们自己。戏里戏外,台上台下,我们演出的是他人的人生,更是在演绎我们自己的人生。
最佳男配角:高二(12)班 夏伟
以前没参加过类似的活动,凭一时兴趣参加,很感激学校能给我们这样的机会。
在舞台上虽然只有不到十分钟的表演时间,但是全体演员在最近一个月里都在用心筹备,作出了不少牺牲。道具组为了辅助我们的表演非常辛苦,光是门就换了两个方案,不下十次修整,为了最好的舞台效果,专门弄来了包子和蔬菜,还在门上贴对联。
俄国一位教育学家兼剧作家说过:“戏剧不仅是艺术,更是人们美德的体现。”我们有四位同学负责编排剧本,指导动作,其中谢心辰和张亦凡兼做演员;有五个同学专门负责道具筹备,包括我在内的另六位演员在其中相互帮助,遇到问题大家一起想,才有了一个圆满的结果。这是我们大家一起努力换来的。
同时感谢所有帮助我们的同学、语文赵老师、班主任张老师。也很想谢谢我的爸爸妈妈对我参加活动的支持和理解。
最佳男主:高二12班 杜瑞麒
我们的语文老师赵老师曾开玩笑地说:“剧场令人心醉,考场让人心碎。”这话可以说是很贴切了。不说考场,作为演员在剧场演戏时确实是一个令人愉悦的过程。在平时生活中大家似乎都在按照一种固定的人设生活,你是高冷学霸,她是温婉淑女……但在剧中你会发现他们与日常所谓“人设”全然不同的一面。这种放飞自我的过程是很愉悦的。拿我自己来讲,在这次戏剧节活动以前可能都无法想到我可以在台上做出这样的表演。
韵梅不是主角,但她与瑞宣的对手戏在全剧悲剧氛围的渲染中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四世同堂》的精彩就在这里——你无法说出一个明确的“主角”,因为似乎每个人都是主角。每个人身上都有戏,每个细节都出彩。我想这也正是这种在小角色小细节上的用心,才造就这场精彩的表演。
最佳女配: 高二12班 许文慧
纵然众星朗,我亦展锋芒
某次路遇高一时语文老师,不知怎地,头脑一热,满心期待地询问是否会出席不久后的戏剧节。随即便后悔,尴尬地补充道其实自己因为剧本的改动,已不剩多少台词戏份。他只平淡说道:“有些角色,并不是台词越多就越能呈现得好。”
起初,面对这部并不适合本人个性与喜好的剧目,面对被大刀删减后仅剩四句台词的角色,再回忆到高一活动时未能呈现的表演,这种类似的重蹈覆辙使我的内心着实有些抗拒与不甘。
后来,我才逐渐懂得,若是以台词的数量衡量人物灵魂的还原程度,着实大错特错。就拿孙媳妇的角色来说,尽管只有寥寥数句,情感起伏却极其夸张:对上层的谄媚讨好的笑脸,转身便化为对叛国贼的憎恨唾弃,最后回归孙媳妇的身份,为爷爷安排寿宴。于我而言,情感把握正确与否便成为角色成败的突破口,可谓成也情感,败也情感。
比起文本的娓娓道来,手机上的直观影像,画面与理解会更加盎然灵动,记忆与反思会留存更久。我想,或许双眸之所以存在,便是为了永久在脑海中定格每一帧弥足珍贵的画面。我想,这更是戏剧让我领悟到的真谛。
过程中的心理可真是矛盾,即便是喜欢的工作,也惦记着收工,可真要告别了又忍不住怀念,就像冬天时瑟瑟发抖,抱着保温杯想念夏日,夏天又在冷气前摇着扇子,看着剧组造雪机造出的雪景都想冲进去打个滚。
也许,解决这种矛盾最好的方法就是把握当下。法国诗人吕凯特说:“生命不可能有两次,但许多人连一次也不善于度过。”每一天都是限定日,每一天都是人生中最年轻的时刻。万事终有一别,既然时光无法倒流或提前,那我们能做的就只有珍惜当下了。
所以,要记得看路上的风景,记得消化不快乐,记得收藏片刻欢喜,记得坚守,记得辨认方向。
最佳女配:高二11班 洪欣怡
作为所有演员中唯一的反串以及本人从出生以来头一次巨大尝试,我还是有许多话要说的。
一开始我只是想做一个普通的编剧,为我们班戏剧节做最后一次拼搏。但当我同其它三个编剧经过长达七个小时的完全翻改,经历了一次次的推翻与重设,最新版本的《医学的胜利》出炉了。自那时起我便发现,我想要弄好我们班节目的决心空前强烈。所以当第二次审核时,我们班那位原巴布莱无法排练时,我内心的焦虑可不是假的,谁都不想自己的努力成为泡影。
最后,我成为了现任巴布莱。
也许一开始是出于非自愿,但当二审时,身在台上,老医生的无助与激愤的话语从口中脱口而出,我爱上了演戏的感觉。反串难度本身很大,反串老头子的难度就更是空前了。那种老态的言行举止很难把控,以至于我甚至拄着拐杖回家引得别人频频侧目。同时那种固执小老头的可爱也需要仔细琢磨,因为反串我就无法本色出演,这就迫使我要分析理解角色将个人融入进角色乃至整个戏剧中。
其实在上场之前,我一度因过度紧张而忘词,但当踏上舞台,说出来了第一句台词后,我发现我已经不需要刻意的去想去思考,就仿佛是一种习惯,那个人物就是我自己,我说出来的话都是自然而然产生的。没有紧张,没有犹豫,没有害怕,没有羞涩,一个多月的努力化为台上一幕的几分钟,背后凝结了多少人的辛酸与苦汗,多少人的后悔与无奈,我们演员背负的不仅仅是自己的努力,还有导演,编剧的艰辛与所有幕后人员的期待注目。
当最后一幕灯光熄灭,无论结果如何,我收获了无与伦比的满足感。
最佳女主:高二7班 黄菲易
《伪装者》剧本简介
剧本由电视剧改编而来,主要讲述了明家姐弟四人在抗日战争时期英勇抵抗日本政府的故事。歌颂中华民族在最危险的时刻中勇敢站出来的英雄人物,表现其忠贞报国,国大于家的奉献精神。赞颂了中华民族的顽强不屈。同时警示同学们勿忘国耻,牢记使命,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添砖加瓦!
《伪装者》学生感悟
小高考之后就开始选剧,选片段。《伪装者》是一部很长的电视剧。想把它改成十分钟长短的话剧的确很有挑战性。三个晚上的熬夜,和同学的连麦商量如何串联片段,一改,二改,三改,直到交完剧本,心里还要一直惦记着剧本能否通过。
我们的剧本经过了多次大改,所以演员们背的台词完全不止最终定稿的那几张纸。俗话说台上十分钟,台下十年功。在经历了这次演出过后,我才懂得这句话的辛酸苦楚。一人几十句的台词,一句一字的排练。每句话的速度包含的感情都排了不下十遍,每个动作每时每刻的站位也都调整了无数次。熬夜两三点做完的PPT、试播千百遍的背景音效,无疑不带着每个人的汗水努力。但和大家在一起排练的日子,真的很开心,随时都能在日常生活中对起来的台词是我们的欢乐源泉。排练时一不小心就犯二的明家三人组,甚至有时连庄重严肃的大姐都会凑个热闹,这样的剧组,辛苦也只是浮云。
尽管在初中时参演过课本剧,担任过合唱指挥,但也是事先配了音的,所以从某种程度上讲,此次戏剧节才是我真正意义上的第一次戏剧表演。
一个月左右的排练,才有了舞台上的表现。犹记得一审以后,我曾是剧组问题最大的一个,承蒙老师和同学的信任,才能有我如今的蜕变。
忘词、语气不恰当、肢体语言尴尬、紧张搓手……这些都曾是我遇到的问题。经过对台词、原剧一遍又一遍的揣摩推敲,认真聆听老师、导演、同伴的指导后,才有了如今的表现。虽称不上完美,但无愧于心!
我相信,无论是排练后奋战的深夜,还是如雨的汗水,都是我们努力的见证!也正是这份坚毅与努力,才有了如今的蜕变!
最后还是要感谢老师与同学的鼓励支持,感谢这一个月以来的努力,这将是我高中生涯最美好的回忆之一!
最佳男主:高二5班 马天逸
我因为偶然的机会参加了戏剧节的排练,开始时饰演的是一个小角色——大姐。我只有一句台词“汪曼春,你来干什么?”
汪曼春是谁?她和大姐是什么关系?要用怎样的语气叫她名字?我当时在干什么,我在哪,她是怎么来的?一连串的问题都要推敲,我把《伪装者》看完后又把大姐的片段反反覆覆地看。尽管有些情节没有安排在戏中,我也会因为兴趣模仿着练习。
小小的机遇,可以自己创造,努力练习必不可少,这是为了给更大的契机做准备,剩下的就交给命运了。剧本改了又改,我的戏份越来越多。压力化为动力,两页纸的台词,细细磨。舞台上的自己动作表情都得练的像一个活脱脱的大姐。最终,演出结束了,能获得大家的掌声,我觉得所有的努力都是值得的。
在高中登台表演的这段回忆,将珍存于我的人生记忆中,不断洗涤,闪耀光芒。
最佳女配:高二5班 颜行易
做一个演员这是很久以前有过的梦想。登上舞台,演好一个角色,完成一场戏这是一辈子的梦想。我很幸运,借着一中“青果杯”戏剧节的舞台,我实现了这个梦想。
“只有小角色,没有小演员”,这是导演在排练时反复跟我们说的一句话。不管角色大小,我都认真且尽力地去演,因为每一个角色皆有他存在的意义,看似普通的角色都有不普通的一面。
走位如何顺其自然,情节如何更加合理、合情,台词神态动作如何更贴近人物,这些一直是我钻研的常规问题,用心塑造角色。作为一个配角,既不能抢了主角的风头,又要表现出角色的妖艳狠毒,这的确是最为关键的一点。
排练过程中同学间的相互指导、相互配合,一起嬉笑打闹,共患难、共荣辱,一起享受成功的过程,才是我最宝贵的回忆。
最佳女配:高二5班 孙含璐
我的角色在剧里是一个反派。虽然是大反派,但是戏份并不多,我这样一个喜欢表现自己的人自然无法满足这点戏份,在无法为自己加戏的情况下,我选择将藤田这个角色打磨到最好。
在研究了原剧中藤田扮演者的演出之后,我结合了自己的理解,塑造了一个更加凶狠和残忍的藤田。这是我心中的藤田,也是我诠释的藤田。
在这次表演中,我明白“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并非一句空话。在台上高度紧绷的精神状态下,只有千万遍的练习才能演出你想要的那个效果,哪怕很苦很艰难,在观众掌声响起的那一刻,一切都是值得的。在最后的评选中,我获得最佳男配角奖,这是对我努力的肯定,我很开心。
最佳男配:高二5班 陈涵
《青衣》剧本简介
《青衣》改编自毕飞宇的同名中篇小说。小说讲述了青衣筱燕秋为戏疯魔的人生,展示了以筱燕秋为代表的现代女性进退失据、无所适从的生存困境和她们困兽犹斗、寻求自赎之路的心灵历程。我们选择了筱燕秋在最后演出不成心如死灰的一个片段。
《青衣》学生感悟
《青衣》这出戏本身有一定的难度,不仅对演员功底有一定要求,还要求演员能揣摩出人物在不同背景下的情态和心理。主演筱燕秋的形象十分复杂,联系到其所处的形势和身世的浮沉和转折。另一个主演春来则是要把握住她的心计和对待老师为难的要求时的复杂情感。所以光从人物塑造上就给我们带来了很大的挑战,但值得骄傲的是,我们有有着扎实功底的演员,还有一群不服输肯吃苦的演职人员,即使是配角,在排练时也是争分夺秒,精益求精。虽然没有任何功底却也努力地学好每一个动作,力求做到位。主演的蔡辰与熊逸可同学不断地讨论,揣摩人物的心情和神态,表演时更是入戏十分,加入了自己的想法和理解,通过一颦一笑完成对人物的诠释,在舞台上大放异彩。
在正式演出中,面对一些无法避免的舞台事故,大家都展现出了极强的临场应变能力,顺利地完成演出。
这部戏的完成也少不了幕后同学的努力,有任劳任怨的道具组同学,还有艺术指导陆小玉同学,熬夜帮助我们搜集素材,制作PPT音效。同学们也是为了更好的演出效果不停的排练,奔走于舞台与教室之间,所以这部戏剧可以说是融入了我们整个剧组的心血和汗水。当然有汗水也有欢笑,有分歧也有相互包容,大家在一起奋斗期间相互帮助相互扶持,共同进步,共同成长,受益匪浅。
高二11班 黄艺园
我是筱燕秋。
“秋风起,落叶飘……”这一声声诉得是每个角儿心中的泪,我受极了这份感同身受。“无数代的人演那一同角色,才能把戏里的人演活!”这是我选择生命延续的方式,世世代代的传承,永远活在戏中,不老不死,就同那奔月的嫦娥一样。
可是,事与愿违,我终究还是没能渡成仙。世态多变,四十岁了,这世间怎会有四十岁的嫦娥?春来是个好孩子,她打胎里就是青衣的命,有着二郎神的护佑;我呀,也算是找到生命的延续了吧……
“剪不断,犹思缕缕……”
我是嫦娥,在四十岁的这天晚上,终止了悔恨,死因不详。
终年四万八千岁……
最佳女主:高二3班 蔡辰
《青衣》这出戏剧改编自毕飞宇同名小说,讲述了京剧艺术家筱燕秋所扮演的嫦娥由生至死的故事,情节波澜起伏,同时展现了人性与艺术中的双重矛盾。
在剧中我扮演的是筱燕秋的徒弟春来,师徒两人的让戏、争戏、求戏是本剧幕中最大的冲突和亮点,因此对扮演者的要求也比较高。排练时我们一遍遍磨合、走台,不断钻研细节,将所有空余时间都投入进练习和背台词。彩排时,由于节目被安排在最后一个,所有我们将大把的精力时间注入节目,即使会场已经走空,仍旧用心排演。我想,这出戏对于所有演职人员来说已经不仅仅是一幕剧,而是所有人热情和汗水的结晶。
演出前剧本的改编也是一波三折,最困难时甚至大家都想放弃,然而幸好有各方老师和同学的鼓励,才最终鼓舞我们完成改写并顺利演绎经典。由此我们明白了坚持的不易和重要,正如东野圭吾所说:“放弃很容易,但坚持一定很酷!”
最后,我非常荣幸能获得“最佳女主角”这一殊荣。我相信,戏剧节将是我人生中无比重要而又精彩绝伦的一段回忆。
最佳女主:高二11班 熊逸可
《大江大河》剧本介绍
40年前一声恢复高考的春雷唤醒了一代青年人蛰伏已久的求学梦想,他们背上行囊走出大山,踏上新的里程。
剧中的宋运辉、宋运萍在恢复高考第一年里勤奋学习,抓住时机双双考过分数线,但是受到家庭成分的限制,政审材料没有通过。在姐弟俩和镇干部的努力下也仅获得一个上大学的名额,姐姐含泪写下来放弃政审的申请让弟弟上大学。
《大江大河》学生感悟
“沧水澡五藏,变化忽若神”,改革开放四十年来的巨变,一切和从前变得不一样了。同学们也因此而感到苦恼,时空的遥远使他们很难体会到那个年代给个体命运带来的无奈、惆怅与遗憾,这是对同学们演技的极大考验。但是他们迎难而上,在繁重的课业压力下积极参与排演。学习影视剧蓝本中主角的语音、动作神态,揣摩人物心理,探寻人物形象,在演绎中注入自己的理解,使角色重新焕发出新的光彩。不仅仅是演员,还有道具组同学辛苦地付出,毛老师全程地陪伴才让《大江大河》这个剧目展现在戏剧节上。
靠知识改变命运,目标明确、努力奋斗,顺势而为,宋运辉的生命精彩无限。选这部剧《大江大河》作为改编的蓝本也是希望4班的同学能够get到姐弟俩身上的闪光点,在新时代潮流的引领下把生命奔流成大江大河。
志之所趋,穷山距海,不可阻挡!
编剧:高二4班 顾颖欣
整个筹备过程在前期,我都感觉如在云里雾中。从交剧本到初审,到二审,时间排得很紧凑,却好像一直在变,有点跟不上语文组老师们的节奏。
在刚开始提名演员时,宋运辉的最佳预选就不是我,这一候选就是好几个星期。在其他角色断断续续确定了人选,而我作为候选人不被大多数人看好的情况下,说实话我已经准备放弃了,排练则溜得溜,不能则尽量早退……而至于为什么是我被选上了,就又是一件我不得而知的事了。
但既然选上了就得尽力,在剧本最后一次大修之后(非常佩服庄宇涵、顾颖欣两位编剧能跳出原剧,在一夜间改好台本很了不起)我的台词,就被压缩到最小,刚开始既不爽又担心,害怕表现不出来宋运辉这个角色,但其实也是好事。这样我就能更精细地研究细节动作。与李主任的对视,气愤时的握拳,与雷干部对戏时身体前倾,在办公室紧张而不知所措地搓裤子,台词少,那就在细节上下功夫,成为一个不平凡的背景。
排练时难说是不困难的,反复走场与对词有时感觉很绝望,但回忆是美妙的,可以说是高中生活又加上了多彩的一页吧。
最佳男主:高二4班 施天佑
戏剧节过后,那台戏就已成了梦一般的存在。一路走来,有一丝辛苦,更多的是欢乐,还少不了一些小插曲。
排练同一幕剧常常令人感到乏味,脑洞大开的演员可绝对不会让这样的情况发生。篡改台词,互换角色,浮夸的桥段都只是灵光乍现,但总是能逗得全剧组人笑得前仰后翻。
说说我吧,从选角开始就非常认真地对待了,虽然一开始对雷干部这个角色有些反感。但既然说我合适,那就不妨迈开那一步。虽然台上只有短短的几分钟,但台下也真花了我不少的功夫。那一段电视剧前后看了有十五遍吧,台词也来来回回朗诵背诵,表演,再背再表演了好几十遍。真的就为了那么几分钟内观众对我留下印象,就反复揣摩研究练习,从生疏到熟练,到掌控自如到人词合一。天!我敢说我这辈子忘不了这七句词。
我们剧组内所有演员、道具组成员、编剧、导演,都付出了很多很多。演完出来,我喜忧参半,喜的是有人说我很符合这个角色,变相夸我呢,还是我真的很像?忧的是,学校里见到我的人对我的反应是:“他是谁?”“老猢狲。”“然后呢?”“他肾虚。”
说到底这就是一次小小的锻炼。感谢同学们共同付出,感谢老师们的全程关注和指导,感谢顾编和庄编倾注的心血。
这应该是我们在十八岁成人前送给自己的最好的礼物了吧。
最佳男配:高二4班 王凯宁
我的身边有这样一群英雄。
他们可以是“分身侠”,一个人操纵三台机器,为我们的舞台效果尽善尽美;他们可以是“绿巨人”,拥有强有力的臂膀,为我们的换场减少麻烦;他们可以是“伪装者”,潜伏在群众之中,却天衣无缝地配合着台上的表演;他们可以为了剧本彻夜不眠,只为了最终的完美……
我的身边有这样一群英雄。
他们是我台上的最值得信赖的伙伴,是我从心底会夸“厉害”的绝佳演员。他们有的一改平日的嘻哈本色,扮演起了严肃认真的角色;他们有的突破自我,敢于尝试大跨度的颠覆;他们有的爆发潜能,将角色演得入木三分……
感谢我的英雄们。感谢!
最佳女主:高二4班 沙园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