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15日上午,常州市普通高中课程基地建设研讨会在北郊中学高中部举行,会议由市教育局基教处戚宝华处长主持,江苏省常州高级中学、前黄中学等十所四星级高中校长及课程基地负责人与会,市教育局丁伟明局长、常仁飞副局长、市教育教研室朱志平主任参加会议。
2011年5月,我市在普通高中开展创建课程基地工作。10月,市教育局通过对30多所学校上报材料的审核,初步确定10所学校成为常州市级高中课程基地。会议首先由已经获得江苏省课程基地的江苏省前黄高级中学和江苏省常州高级中学的基地负责人分别汇报了《环境•生命》、《高中生物》课程基地工作进展情况;而后,由七所申报学校基地负责人汇报基地建设实施方案。汇报采用PPT的方式,紧紧围绕“建设什么”、“怎么建设”等展开,汇报的七个基地中有单一学科为主的基地,如省常中的《高中数学课程基地》、省溧中的《高中化学课程基地》等,也有统整了多门学科的课程基地,如北郊中学《环境教育》课程基地等,也有校本特色鲜明的课程基地,如常州一中的《智能机器人》课程基地等。
各基地汇报结束后,市教育教研室朱志平主任用“课程、项目、课堂、学习、发展”五个关键词进行了点评,他重点指出课程基地建设的着力点有两个,一是课程,二是学生。在创建过程中要平衡好以下六个关系,一是课程基地与课程建设,二是课程基地与学习环境变革,三是课程基地与学生学习,四是课程基地与专家团队建设,五是课程基地与课程资源建设,六是课程基地与原有基础。
常仁飞副局长从课程基地建设要义的角度指出,各高中要优选出学校的特色化方案,重在不断探索与创新,创建工作的核心在于行动和落实,在不断实践中要善于总结和提炼,形成网络化、系列化、文本化的资源库,尤其要在人员配置、制度建设、经费支撑等领域要肯动脑、勤创造,目前的工作要上升到理念与实践融合的进程,各基地项目经教育局立项后,要及时进入硬件配置和实施阶段,教育局将会同相关部门、专家,对已立项基地进行阶段建设考评和督查,鼓励各高中校真正在“想做事、能做事、做成事”的框架之下,实现创建江苏省课程基地的新篇章。
丁伟明局长从原创、技术、变革、课程、思维品质等纬度给各高中指明了课程基地创建的方向和实施策略。他指出,各校要拓宽视野,课程基地主题的选择要有“人无我有、人有我优”的鲜明原创底色,希望学校能从国内、国际课程建设比较研究中获得启发和智慧。当今世界是一个信息爆炸的时代,建议通过与信息技术的有效嫁接,提高课程基地的技术水平,进而彰显现代教育的高质量与现代化水平。课程基地建设的内容要高度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要积极吸收国外课程的精华,真正转变教育、教学方式,不断提高教师的专业水平和教学能力,用积极的理想和信念去教书、育人。课程基地建设的根本目标在于充分利用现代化的教学理念、手段、设备去帮助、引导、辅助学生的高内涵学习,培育学生的思维品质和科学探究精神,避免走入“泛化”的教育怪圈,要面向全体学生,与日常课程紧密结合,推进高中学校教育教学改革,转变方式,实现常州教育高标准、高质量的达成。
最后,戚宝华处长作会议总结。他要求课程基地的建设要从以下五个领域取得实质性转变,一是从学科本位走向人格教育,发挥课程基地的育人功能,二是要从教室学习走向实践学习,丰富学生的学习经历,三是从单兵作战走向共同发展,营造良好的基地建设氛围,四是从区域研讨走向高端引领,争取国内顶尖专家的指导和帮助,五是要从学习借鉴走向原创开发,植根于校情的原创开发才是最有生命力的。他认为,课程基地只有为了学生、服务学生和发展学生,才能实现其价值和意义。
会议结束后,全体与会人员饶有兴趣地参观了北郊中学地质科普馆,切身体验了一回地球历史的演变和发展历程,收获颇丰。通过本次全市高中课程基地建设研讨会的交流与碰撞,各校均开阔了视野,进一步明确了课程基地建设的目标与任务,对我市教学改革将起到积极引领和推动作用,也为我市申报2012年全省课程基地奠定了坚实基础。(转自常州教育网)
2011年5月,我市在普通高中开展创建课程基地工作。10月,市教育局通过对30多所学校上报材料的审核,初步确定10所学校成为常州市级高中课程基地。会议首先由已经获得江苏省课程基地的江苏省前黄高级中学和江苏省常州高级中学的基地负责人分别汇报了《环境•生命》、《高中生物》课程基地工作进展情况;而后,由七所申报学校基地负责人汇报基地建设实施方案。汇报采用PPT的方式,紧紧围绕“建设什么”、“怎么建设”等展开,汇报的七个基地中有单一学科为主的基地,如省常中的《高中数学课程基地》、省溧中的《高中化学课程基地》等,也有统整了多门学科的课程基地,如北郊中学《环境教育》课程基地等,也有校本特色鲜明的课程基地,如常州一中的《智能机器人》课程基地等。
各基地汇报结束后,市教育教研室朱志平主任用“课程、项目、课堂、学习、发展”五个关键词进行了点评,他重点指出课程基地建设的着力点有两个,一是课程,二是学生。在创建过程中要平衡好以下六个关系,一是课程基地与课程建设,二是课程基地与学习环境变革,三是课程基地与学生学习,四是课程基地与专家团队建设,五是课程基地与课程资源建设,六是课程基地与原有基础。
常仁飞副局长从课程基地建设要义的角度指出,各高中要优选出学校的特色化方案,重在不断探索与创新,创建工作的核心在于行动和落实,在不断实践中要善于总结和提炼,形成网络化、系列化、文本化的资源库,尤其要在人员配置、制度建设、经费支撑等领域要肯动脑、勤创造,目前的工作要上升到理念与实践融合的进程,各基地项目经教育局立项后,要及时进入硬件配置和实施阶段,教育局将会同相关部门、专家,对已立项基地进行阶段建设考评和督查,鼓励各高中校真正在“想做事、能做事、做成事”的框架之下,实现创建江苏省课程基地的新篇章。
丁伟明局长从原创、技术、变革、课程、思维品质等纬度给各高中指明了课程基地创建的方向和实施策略。他指出,各校要拓宽视野,课程基地主题的选择要有“人无我有、人有我优”的鲜明原创底色,希望学校能从国内、国际课程建设比较研究中获得启发和智慧。当今世界是一个信息爆炸的时代,建议通过与信息技术的有效嫁接,提高课程基地的技术水平,进而彰显现代教育的高质量与现代化水平。课程基地建设的内容要高度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要积极吸收国外课程的精华,真正转变教育、教学方式,不断提高教师的专业水平和教学能力,用积极的理想和信念去教书、育人。课程基地建设的根本目标在于充分利用现代化的教学理念、手段、设备去帮助、引导、辅助学生的高内涵学习,培育学生的思维品质和科学探究精神,避免走入“泛化”的教育怪圈,要面向全体学生,与日常课程紧密结合,推进高中学校教育教学改革,转变方式,实现常州教育高标准、高质量的达成。
最后,戚宝华处长作会议总结。他要求课程基地的建设要从以下五个领域取得实质性转变,一是从学科本位走向人格教育,发挥课程基地的育人功能,二是要从教室学习走向实践学习,丰富学生的学习经历,三是从单兵作战走向共同发展,营造良好的基地建设氛围,四是从区域研讨走向高端引领,争取国内顶尖专家的指导和帮助,五是要从学习借鉴走向原创开发,植根于校情的原创开发才是最有生命力的。他认为,课程基地只有为了学生、服务学生和发展学生,才能实现其价值和意义。
会议结束后,全体与会人员饶有兴趣地参观了北郊中学地质科普馆,切身体验了一回地球历史的演变和发展历程,收获颇丰。通过本次全市高中课程基地建设研讨会的交流与碰撞,各校均开阔了视野,进一步明确了课程基地建设的目标与任务,对我市教学改革将起到积极引领和推动作用,也为我市申报2012年全省课程基地奠定了坚实基础。(转自常州教育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