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经历风雨怎么见彩虹!
——记“一中之春”展演后的艺术研讨沙龙
2011年的第29届“一中之春”校园传统文艺活动已渐行渐远地离开了我们的视线。但回想本次活动,历经一个多月的紧张排练。艺术总监孙老师亲自带领我们自管会文艺部成员本着“向真、向善、向美、向上”的审美要求,几经周折、酝酿、会商、提议,前后对节目进行反复指导、删改,从第一轮32个节目精简到正式演出的12个节目,最终在5月25日校园舞台圆满落下帷幕。
坦率而言,虽然这场演出是成功的,但从节目策划、选材、编排到具体业务指导等方面暴露出诸多问题,是须要我们好好深思的。
基于此,也为了更好地鼓励我们开展好今后校园艺术活动,秀出个人风采,提升节目艺术质量。在音乐组孙成勋老师的提议下,经学生处满主任同意,由高一、二自管会文艺部主办,高一自管会文艺部承办的“一中之春”文化沙龙于6月3日中午,在高一13班顺利召开。
参加本次活动的不仅有高一自管会文艺部全体成员,还有各班文艺委员(音乐课代表)以及参加本次“一中之春”节目的文艺业务骨干同学,部分小记者也应邀列席了本次沙龙活动。沙龙活动由文艺部长张逸伦主持。
本次研讨主要分为六个部分:一、动机,二、意义,三、状况,四、思考,五、职责,六、期望。
对于这次“一中之春”的活动,孙老师向大家谈了几点体会。他认为总体上,节目没能充分发挥出我校同学们的应有艺术水准,呈现出艺术思想性较浅、形式过于重复、艺术含金量明显不足、选材思路单一等现象。具体主要体现以下几点:
一、 审核节目过程中,许多参演同学反映排练时阻力较多;抱怨其它学科老师们对此方面因为不能给予很好地理解支持,导致同学们投入的积极性不高,表现被动;由此显露了排练时忽视了必要的请示和师生间有效沟通的重要问题。
二、节目选材方面过于庸俗,许多节目输在了第一期起跑线上。以往,一中之春的节目单中,高二的比例稍多,但这次有许多节目均呈现不同程度的娱乐倾向,存在戏耍、嘲弄、媚俗现象,甚至有的艺术表演、肢体语言过于社会娱乐化,显得格调低俗,找错了舞台、误判了表演对象,把我们倡导的文化娱乐理解成商业意味的娱乐文化。
三、有些节目挑选演员显得草率、盲动,甚至有些同学把情感因素放在了工作首位,忽视了一些有实力却由于平时接触少或关系欠融洽的人才,从而无法优化人才资源,限制了本可以更加符合该节目表演的才艺同学。
四、 部分参演节目同学对审核时提出的意见和建议重视度不够,尤其表现在整个活动中缺少双向或多向交流;班级间节目整合意愿消极、缺少艺术思想碰撞;有些同学呈现出固步自封、不愿意放下身段互相虚心请教;面对他人意见或建议,缺少包容心态,固执己见、我行我素,缺少大局意识;排练时,学习方式过于单一,对于服装色彩款式的选择,没能开拓思路向美术老师或其他人员请益,导致现实与理想差距过大,出现许多服装颜色与款式雷同现象;在优化资源、统筹与协调能力方面欠缺;缺少运用网络探寻资料研究的能力;在整体审核过程中,显露出对待节目过于主观、臆断、盲目。
最后,孙老师勉励大家一定要学会在实践中反思、总结、找差距、究原因、拓思路、学会交流与经验积累,完善人格、提升素质才能更好完成业务,才能在今后的校园活动中组织排练出更精彩的校园文化活动。
临了,他在黑板上缓慢地写下了“不为时尚所惑,不为积习所蔽,不为浮名所累。”来冀望大家一起分享共勉。
高一自管会文艺部
小记者钱婷婷(高一14)执笔
又讯:
6月11日中午,在高一、二自管会文艺部的组织召集下,参加本届“一中之春”演出的同学们喜气洋洋地来到艺术馆一楼多媒体教室,分批领取了集体和个人相关荣誉证书并愉快地在艺术馆前进行合影留念。
留影后,应高一自管会文艺部邀约,高二自管会文艺部部长金艺同学,面对高一所有获奖成员和自管会文艺部干部就如何有效组织、管理、开展校园文化活动结合自身多年的丰富舞台、工作经验发表了简短的精彩讲演,受到了与会同学们的一致倾许。(2011、6、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