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德国教育家雅斯贝尔斯的一句话深深震撼很多教育工作者,“真正的教育是用一棵树去摇动另一棵树,用一朵云去推动另一朵云,用一个灵魂去唤醒另一个灵魂”,在这诗意的表达背后,我们不免认真思考:教育除了授予知识,更要注重帮助学生形成看待问题正确的思维方式、处事方式。近日,为期2天的“全国高中批判性思维展示研讨会”在南京中华中学举行,我校派出9名教师全程参加了此次活动,在聆听名师讲座、观摩优秀课堂,近距离与专家和同行交流后,教师们受益匪浅。
本次在南京的研讨会是在一场场精彩绝伦的讲座中开始的。首先开始讲座的徐飞老师以阿尔兹海默症导入,他说他研究了这一每个人将来都可能无法避免的疾病,并寻求解决和预防之道,结果发现在北欧地区民众的发病率最低,并问我们为什么。大多数老师的思维都集中在经济好,环境好,福利好,工作压力小上,接果正中徐飞老师下怀,他说本来这一结论就是他编造出来的,正是迎合了当下许多人想要归咎的现状。而事实情况是美洲和欧洲的发病率要高于亚洲,而发病率最低的则是非洲,接着问为什么。很多老师谨慎了许多,尝试回答说是不是非洲人民比较快乐没有压力,还有老师关注到人口基数问题。徐飞老师提醒我们关注阿尔兹海默症,是多见于到达一定年纪的高龄患者,而未到达相关年纪则不会发生。这样一来大家才了解,原来还是和经济发展和人民生活品质相关,只是最后拿出的才是思考过、研究过的结论,而不是主观臆断和凭空揣测。
通过这样一个问题的导入让我们认识到,在我们的认知中,第一印象这类的主观主义、经验主义占据了占据了极大的部分,会让我们的思考力下降,而这出现在一名老师的身上则是很危险的事情,因为这会通过我们作用到学生的身上。基于此,培养自己的思辨意识和将批判性思维带入到教学中就成为了解决这一问题的好方法。
随后的讲座中是批判性思维教学在各门学科中的教学实例呈现,作为一名语文教师,更多关注的还是本学科的内容。其中有一位老师讲的是教学庄子《秋水》这篇文章,再高中阶段文言文的教学中,《秋水》是一篇短到不起眼的文章,字词的理解上我个人感觉问题不大。但是在“河伯始旋其面目”中关于“面目”一词的理解上,先是发动同学提出疑问,学生认为是“脸”的意思,但是后面随即又“望洋向若”就变得很奇怪了,勾连《项羽本纪》中“我有何面目见之”,推测出这里应该是虚指的“面子”。对于全文的理解上,又提出了“河伯正确认识自己了么?”和“文章中提到孔子和伯夷,是要批判他们吗?”发动学生逐步深入思考,把一篇简单的文章上出了深度来,而不仅仅局限于要谦虚这一主题。而两节的展示课,更是学生思维火花碰撞的表现,两位老师采取了不同的方式教授“养牛人与养鸡人”一课,从所给材料来看像是材料型作文的教授,但是两位老师都没有一个立意的限定,而是完全放开的课堂,主要进行学生思维的打开和提升训练,所以课堂生成也十分精彩,学生的表现让听课的老师们不住惊叹。从这两节课中,我有一个非常重大的收获:质疑,不是为了驳倒,而是为了使观点更立得住,更有说服力。
除了语文课之外,政治的一节讲座也让我印象深刻,它讨论了雅戈尔公园老虎咬人事件和网文《罗一笑,你给我站住》这两例新闻热点事件,这也和我们的材料作文相当吻合,也是我们致力于培养的学生的独立理性思考能力的体现。网络化席卷天下,充斥社会各个角落的今天,我们的学生作为今后社会的中上层力量,如果连理性思考能力都不具备而是人云亦云的话,那么又谈何国家的希望民族的未来呢?江苏省高考作文近几年一直强调学生思维能力的体现,而语文的外延又是生活,所以不被表象迷惑,对生活中的一些事件有自己理性的思考和判断,尤为重要。
希望今后的教学过程中,我能够警醒自己抛开主观、经验、权威主义的思想,真正质疑自己,鼓励学生质疑论证,带领学生走向思维自由的高处,因为不被浮云遮望眼的地方,只能够是最高层。
(语文组:李杨老师)
参加了两天的“全国高中批判性思维展示研讨会”的学习,整个培训围绕批判性思维展开,有理论综述,有科学论证,有案例展示,有课堂教学实践和讨论,报告深入浅出,有理有据,有前瞻性的思考,也有基于现实的反思,通过学习,收获良多。以下是基于学习的一些小结。
1.对于批判性思维的概念,作用,价值的认识。徐飞老师基于自身的实践研究,做了第一个报告。虽然徐飞老师是语文老师,但报告仍旧立足于通识性知识。对于学生批判性思维的培养,是教育的内在需要,是写进新一期课程改革纲领中的内容,也是全球在新时代教育实践中达成的共识。但什么是批判性思维,为什么要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怎么在教学中进行批判性思维的训练,已经进行的实践中有什么心得和反思,在实践过程中遇到了哪些困难。所有这些问题,都还没有准确的回答,甚至永远没有一个标准答案。那么我们目前所做的事情,即是先行者的探索,也是永远在路上的实践。徐飞老师举了大量案例,为批判性思维正名,为落实批判性思维在教育中应有的位置呐喊,并与我们分享实践中的思考与无奈。同样是一线教师,我为徐老师的实践所感动,这是一种真实的情感,既基于研究的价值,也基于对学生在学习中所展示出来的思维成长的喜悦。
2.批判性思维与逻辑学的关系。第二个报告由江南大学的吴格明教授作的。吴教授是逻辑学方面的专家,与徐老师报告的侧重点不同,吴教授更多的将批判性思维的理论基础进行解析与构建,重点在于逻辑对于批判性思维的重要性和指导性。吴教授还将很多生活中的例子拿来演示逻辑推理的过程,让人对逻辑的作用和价值有了更清晰的认识。最后,吴教授也谈到了基础教育中引入批判性思维的重要性。
3.批判性思维在教学中的实践和反思。下午作报告的是延安大学的伍教授。伍教授的研究方向就是批判性思维的理论与实践。他的报告厘清了我们固有认识中关于批判性思维的模糊认知和不足之处,从批判性思维的研究背景,研究价值,研究现状,主流观点,核心要素,重要模型一一进行了解释。伍教授语句凝练,讲座深入浅出,让我对批判性思维的教学实践有了一点方法和信心。
4.案例中体现出批判性思维的训练,效果与不足。下午由中华中学的四位老师代表四个子课题进行了教学实践的汇报。但我认为批判性思维的教学实践有着强烈的学科特质,故此专业性较强,而迁移性较差。更多的东西必须由自己的实践来进行检验。
第二天是分学科的精品课展示和研讨,相比与第一天的通识培训,第二天的内容更容易让人沉入。尤其是张捷老师也是上课老师之一。
中华中学的姚老师与我校的张老师风格迥异,设计的方向也有较大差别,所以两节课各有胜场。张老师的课堂艺术,其内化的价值观会体现在每一节课,每一个细节中关注和促进学生理性思维的成长,进而为全人的成长筑基,是数学的责任,也是数学人的责任。张老师用实际教学践行着我们共同的价值观。
下午由中学数学教学参考编辑部的段编辑做了关于如何进行正确的论文写作的报告。
本次学习,关于主题:批判性思维的理论与实践,有了一定的认识,也想在教学实践中进行尝试,并且在这个方向上做适当的研究。
(数学组:殷老师)
两天的全国高中批判性思维教学展示研讨会让我收获颇丰,“批判性教学”这个原本看起来晦涩专业的名词在专家的讲解下和名师的课堂展示下变得生动和易于理解起来。
令我印象最为深刻的是国家社会科学基金课题《高中生批判性思维培养研究》主持者徐飞老师的讲座,他深入简出得运用多种课堂案例和社会新闻讲解什么是批判性思维、为什么需要批判性思维和如何在课堂中培养三大方面。批判性思维并不是狭隘得发现错误,通过检省发现他人的优点和长处也是批判性思维,任何观点都不能预先得到理性审判的豁免权,因此它常常以否定和怀疑的形式出现,但其最终目的是在于思维逻辑的建构与创建。新时代的社会背景下,学生、学科、制度的发展都在呼唤批判性思维,徐飞老师所提及的“社会文化中批判性思维的缺失”令我感触良多。这是一个信息泛滥的时代,高速发展的网络充斥着鱼目混杂的各类信息,碎片化的阅读、键盘侠等使得网络信息的真实性和合理性极不稳定。在这样的情况中,保持清醒的头脑和理性思考显得尤为重要,严谨独立的批判性思维才能保证深度思维和清醒的自我认知,这也是我认为批判性思维为何日益重要的原因。
在如何将批判性思维落实到教育之中,结合聆听展示课的心得体会,我有了初步的一些规划。首先,批判性思维的培养的基础仍应围绕课本,而不是大谈空话、不切实际,一切的教学要有助于固有任务的实现;其次,尝试采取“质疑——共解”的方式,教师在课堂的作用应该由提出问题让学生思考转化为设计巧妙的环节让学生自主生疑,有依据有逻辑得质疑,并能够在讨论中清晰得阐明观点、权衡利弊后合作得出最佳答案;课堂的最终目标应该为帮助学生形成严密的逻辑和自主思考的能力,不迷信课本教学和权威,有敢于质疑的精神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本次大会让我觉得较为遗憾的一点是与会专家的演讲中,无论案例还是经验理论都极少涉及英语学科,因此在本专业方面的应用批判性思维的学习、反思对象,除了两节示范课之外,几乎没有可以直接让我在今后教学中内化为个人教学风格的。但这也促使我对英语方面批判性思维的培养充满了好奇和探索的欲望,希望在渡过新手期之后,我可以有更多机会来聆听此类讲座,也能进一步的基于已有的教学经验在课堂中实践批判性思维的应用。
(英语组:沈菲)
10月19、20日,我参加了在南京中华中学举办的“全国高中批判性思维教学展示研讨会”,受益良多。
批判性思维的能力是重要的生活技能。不管是在生活还是在专业领域,人人都会时不时陷入不知道该相信什么或该做什么的困境。相对于缺乏反思或总凭本能作出反应的人来说,精通批判性思维的人更容易找到令人满意的解决之道。倾向于以熟练的批判性思维来处理困境的人能更好地掌控自己的生活。
课堂教学是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构成的“学习共同体”,在这个过程中,思维活动是教师和学生的核心活动。教育的重要目的之一就是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科学的教学理论都围绕着促进和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这一核心。批判性思维的培养尤其能够突出地提升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和促进学生核心素养的形成。所以,关于批判性思维教学的展示和研讨,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让我印象最深刻的就是我听中华中学特级教师钱华老师开设的一节公开课——铝的性质与应用,她设计了环环相扣的学生活动:情境信息、寻求证据、独立思考、小组交流、完整表达、补充意见、反思质疑、不断深入。教学过程中渗透了科学探究的过程以及学习方法的指导,猜想假设、实验探究、证据推理、模型认知、宏微结合,符号表征,进而提高学生的核心素养、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交流与表达的能力、批判精神和质疑能力。
批判性思维教学在理性范畴内,可以促进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善于质疑、关注理由、合乎逻辑的思维品质,在信息极度丰盈和混杂的时代,更值得关注和交流。
(化学组:奚小玲)
10月19-20日到南京中华中学进行有关于“批判性思维”的培训。这次活动的活动形式多样,有讲座和展示课。
这次讲座有一线教师如南京光华中学的特级教师和承担子课题的光华中学的各学科的主要负责人,还有来自多所高校的研究专家,既有切合高中教学具体指导的可行性的探索展示,也有专家的高屋建瓴的理论指导。
10月19日上午,来自两位专家的专题讲座。来自徐飞教授的“普通高中批判性思维培养研究”课题报告。徐教授从事高中语文教学多年,以他自身的经历讲述多年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批判思维的培养案例和他自己的收获。到后来申报江苏省级课题,顺利结题,最近又申报国家级课题,申报成功,讲述他们作为在高中教学中开展课题研究的研究方式方式,对我有很多启发,而且心里也有一些底气,只要开始做,慢慢做,不放弃,就能有所收获。来自江南大学的吴格明教授,作为大学教授,从他的角度对对批判性思维在教学方法,教学目标,教学内容上有了更加具体的阐述,并对学生批判性思维培养的是一件迫在眉睫的事,所以改革势在必行。
下午,来自中华中学的语文,政治,化学,生物几个学科的子课题代表的老师他们学科进行批判性思维研究的具体内容和案例进行展示,让我们懂了在具体学科教学中如何结合课堂进行具体的研究。每个学科虽然各具特色,对批判性思维的培养方法和方式也有差异,但是都可以套用相关的模式来进行。来自陕师大教授的当即评析让我们又能从理论的高度来反思学科教学的可行性必要性。紧接着,延安大学的吴宏志为我们详细介绍了批判性思维与创造性思维的关系,批判性思维概念的由来,以及批判性思维的十五个模型。并且传授了批判性思维的教学法。
10月20日上午,两堂同题异构的展示课《叶绿体色素的提取和分离》来自光华中学的课题组负责人朱俊和来自山东淄博中学的特级教师李艳梅为我们展示了如何在高三的复习课中来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两节的风格迥异,但是都非常重视学生的质疑,反思,论证,结论,注重对学生的思维培养,两节课给我的收获极大。让我们学会具体到课堂上如何开展批判性思维的培养,如何在实验内容的复习中开展我们的研究,让这种研究真的融入我们的日常教学。
下午来自陕师大的生物学教学的主编为我们分享了,目前写论文,做课题研究的切入点,面临新课改的形势下,开展哪些课题研究,有利于学生的发展,有利于教师能力的提升,还能顺便有相应的研究成果科研论文的呈现。特别是现在课改即将开展的这一时机,又是一个转折点,机遇与挑战并存的时代,抓住机遇,迎接挑战,才能顺应大势。
这次培训内容丰富,容量很大,既有案例分析的呈现,也有理论高度的指导。收获很多。
(生物组:高大玉)
2017年10月,我有幸参加了在南京中华中学举行全国高中批判性思维教学展示研讨会。研讨会内容丰富、形式多样,使我深感受益匪浅。
一、大会主办方邀请了不同层次的授课教师,从不同层面、不同视角给我们授课。从授课老师来看,既有法学教授、中国政法大学博士、《中学政治参考》杂志社编辑,又有自教学一线的政治名教师。从授课课程设计看,既有对批判性思维理论高屋建瓴的解说,也有对实践具体问题的真知灼见,兼顾了理论与实践、理念与操作等方面。从理论到实践的往返,对具体案例的分析,的确让我品尝了一次思维大餐,营养丰富。
二、培训内容丰富、形式多样,可操作性、实践性强。
研讨会围绕了普通高中中小学批判性思维的培养、逻辑应用下的批判性教学研究等几个问题讲座培训。授课内容贴近高中教学工作,可操作性、实践性强。老师们授课风格各异,但都深入浅出,易于理解。听完讲座之后,可以让我们在实际的思品教学中认真地体会、理解,然后具体地应用、实施。
三、课堂授课同题异构、异彩纷呈
课堂展示的两位老师分别采取了网络科和常态课的两种不同的课堂模式。网络课和常态课尽管利用的技术手段不同,但是都关注了生活实际,选择热门的十九大作为载体,在历史与现实中,用小情境映射出大背景,小课堂链接了大时代,不同教师都用教学智慧构建了智慧课堂。
如果说教学研讨是老师、学校发展的必由之路,那么专家引领就是一面旗帜,指引着我们前进的方向;是一盏航灯,为我们更好地实践课程改革保驾护航。省特级教师、教授级高级教师顾润生老师就这两节课作了《批判性思维的培养与表达》专题讲座。顾老师开门见山,从批判性思维的界定开始,介绍了批判性思维的分类、批判性思维的分类情况、积累批判性思维的意义,着重介绍了积累批判性思维的途径。顾老师还以自己的成果为例,详细分析了批判性思维的培训技巧。
总之本次研讨会的内容丰富务实,给老师们送上了一道丰盛的精神食粮,让我们有了登高望远的欲望,对我们重新规划自己的人生专业发展有着深刻的启示作用。
(政治组:房文妲)
参加“全国高中批判性思维教学展示和研讨会”体会
蒋俞萍
“批判性思维”已经成为这个时代的重要文化概念。越来越多的人认识到,它是和谐社会民主精神和科学精神不可或缺的基础。特别是在教育领域,批判性思维的价值日益彰显。萨姆纳说:“批判性能力教育是唯一称得上培养好公民的教育。”
批判性思维的本质是反思,起点是质疑,关键是理由,目标是求真择优,灵魂是理性,核心是逻辑。批判性思维强调的是质疑,不能盲从和轻信。但批判性思维并非没有任何否定的意味。质疑,其实是带有某种否定倾向的检验,或者说要进行否定性尝试。尝试一下反思的对象能不能被推翻,实在不能被推翻才能置信,这就叫做合理怀疑,合理置信。或者说大胆怀疑,谨慎断言。哈佛校长在开学典礼上致辞:“教育的目标就是要确保学生能辨别‘有人在胡说八道’。”
历史学科的核心素养中蕴含着批判性思维。在时空观念中要求对历史和现实问题进行独立探究的过程中,能将其置于具体的时空框架下;能够选择恰当的时空尺度对其进行分析、综合、比较,在此基础上作出合理解释。在历史解释能力方面要求在独立探究历史问题时,能够在尽可能占有史料的基础上,尝试验证以往的假说或者提出新的解释。在家国情怀方面要求能够表现出对历史的反思,从历史中汲取经验教训,更全面、客观地认识历史和现实社会问题。
作为学科教师,我们更为关心如何在学科的课程设计与课堂教学中融合批判性思维,从而促进、优化、升华学科知识的学习和学科能力的形成,并同时提升他们的思维能力。中华中学的卞姗姗老师在课堂中运用质疑、反思、建构的教学手段,将鸦片战争置于晚明至清中期的时空框架下进行分析,形成历史时空观。在分析史料的基础上验证以往的历史结论并提出自己的历史解释,从历史中汲取教训,形成社会责任感。苏州工业园区星海实验中学的陈晓军老师从文明史观的角度来看鸦片战争,立意高远,重难点突出,课堂设计开放。
(历史组:蒋俞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