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除了有效调控作业量之外,分层作业是也是我校增效减负的重要举措。近期校长室和教研处把分层作业当作进一步推进增效减负工作的重要切入口。各教研组和备课组除了提出在课堂上强调教学有效性和效率之外,长期以来也一直在努力探讨适合我校学情的分层作业的经验。这里编选的数学组和语文组推行分层作业的三篇文章,相信会给我们一些启发。
同时,在上学期也有一批备课组被教研处推荐为分层作业的示范点,另有部分学科本学期准备申报成为分层作业示范点。见附一。另附《美国作业:令人着迷的游戏》,见附二。
关于高三数学分层作业的思考与探索(节选)
袁守义
同一个年级或同一个班级的学生,学习能力不尽相同,一堂课下来有的学生“吃不饱”、有的学生“吃不了”,这种现象在每个年级、每个学科都会出现。而通常我们设计作业,都是统一题目,这不利于各个级别的学生通过作业练习在自己的“最近发展区”得到充分发展。所以“分层作业”就成为了能体现高效作业的最佳形式之一。对于高三数学的分层作业问题,我有如下的一些想法的做法。
一. “分层作业”会不会对一部分同学构成一定的伤害?
1.心理上的伤害
要分层,肯定要将学生按基础情况和接受能力等分成若干等级,再将作业的难度或综合度分成相应的等级给学生做,这会一会引起学生的误解。 换个角度说,现在的孩子都十分敏感,老师的一句话都可能对他们造成莫大的伤害。纵然老师打心底里对每一个学生都一视同仁,但按成绩分层次布置作业难保不被学生理解为歧视差生,处理不好,这对学习能力稍弱的学生来说是一种打击和伤害,甚至有可能让他们因此丧失好好学习的信心。
2.学业上的伤害
每一层次的学生做对应层次的作业,这就是说老师布置的所有作业并不是要求每一题都要完成。能力强的学生基本题不做,这会不会削弱基础?能力差的同学提高题不做,这会不会能力永远不能提高?
对于以上两个问题,我是这样认为的:高三数学的教学和学习,其主要目的是为了让学生在高考中多得一点分。而高考是选拔性考试,是筛选性考试,高考就必须将所有考生分成各个层次。我们每一个同学就应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确定自己的高考目标,再根据高考目标采取相应的学习策略。另外,用于高考复习的时间很有限,我们不可能将所有的问题一个一个地解决,所以我们应该努力使自己每一天都能“吃得饱”、“吃得好”,但最好不要“吃不消”。
这仅仅是老师的想法,老师应将这些想法告诉学生,和他们讲清分层作业的好处和做法,让他们消除一些疑虑并认真配合。
二.如何实施高三数学“分层作业”?
1.作业的设计
高三数学教学基本上是采用学案,根据高考模式,我们在学案的“分层作业”栏目上将作业分成三个层次:低档题,中档题和高档题。
2.学生的分组
原则上对学生不作具体分组,但我们可以在班级提出分组的大致想法,让学生自己对号入座,即:从高到低为ABC三组。
3.作业的要求
要求B、C组同学必须完成低档和中档题,并鼓励B组同学研究高档题;A组同学必须完成低档题中的一半(一看就会的不要求做)和中档题的全部以及高档题的大部分(不要求全部做出,但要有思考的痕迹)。
4.作业的批改与讲评
认真批改每一组题目并做好统计工作,重点讲评(1)错误率高的低档题和中档题;(2)部分同学没做的高档题。这样既可以纠错,也是为了让那些没做的同学能够共享错误。
三.两点必要的补充
1.分层作业的可选择性大,但决不能大量布置而超过学校规定的作业量,因为这不仅不会带来学科效益,反而会破坏学生学习的热情,损坏教师的个人形象,也会对学校整体效益产生不好的影响。所以在每天作业的布置上,备课组长应作出统一安排
2.学生的各个组的划分不是一层不变的.我们说过,当初的划分就不是硬性的,而是学生根据老师的提示自己对号入座的,在学习的过程中,学生完全可以根据实际进行调整.当然,在整个过程中,老师要经常找学生谈心,积极提醒指导,既要消除他们心理上的负担,又要对他们的学习方法加以指导。
增效减负教师的实践——如何让学生乐于做作业
王月维
总是听到学生叫苦、家长抱怨,“学习怎么这么苦,负担怎么这么重?”是呀,减轻学生的学习负担已经变得越来越迫切了。
减负,先要搞清楚什么是负担?
辩证地看:过量的才是负担,适度的是动力;被动的才是负担,自发的是享受;无用的才是负担,有用的是财富;“必然”的才是负担,“自由”的是效率。
学生的负担在哪里?如果换位思考一下,我想,学生给出的答案,出现频率最高的一定是“作业”。对照负担的解释,就不难理解学生为什么认为作业是负担。
但是,学生作业是巩固所学知识,了解对已学知识掌握情况的一种测验方式,是教学工作中不可或缺的一个重要环节。布置得当,会加深对已学过知识的记忆和理解,拓展思维,开阔视野;布置失当,学生会产生厌烦,机械应敷,事倍功半。
如何使每天的作业让学生乐于接受,每一位教师都在做着不断地做着尝试,我试着从以下方面着手去做。
一、让学生做好基础训练题
针对同一个知识点,学生很讨厌做类似的题目,认为是浪费时间,而教师又不舍得放掉这些题,怕基础训练不到位。其实学生天生好动、好奇,对单一重复的作业不感兴趣,布置作业还不能循规蹈矩。于是在布置作业之前,我就将要做的题先整理一下,相关的问题就设计一些一题多问、一题多解、一题多变、补充条件、补充问题、自编题型等,把我想让学生掌握的内容和方法都渗透其中,使学生觉得玩之有味,不知不觉就做完了。
二、让学生乐于做选做题
学校要求分层作业,作业布置要结合本班学生实际情况,不搞一刀切,因材而定,分类要求,尽量避免一些偏、繁、难、旧,不合实际的题目,可因人而异,具有一定的梯度,以适应不同程度学生来完成,设计一些难度不同的必做题、选作题、深化题,这种梯形的作业能使不同学生发挥各自的潜能。
如何提高学生做选做题的积极性呢?我是这样做的:
首先,我在班上申明,如果当天作业时间超过了规定时间或者实在不会做的话,完全可以不做,这样先从心理上让他们放松对我的“警惕”,好让我实施我的计划;
其次,鼓励学生不会做来问,大部分学生希望留给老师一个好印象,问问题就是一个好的途径,可以体现他的好学,引起老师的注意;
接着,在作业批改时给做选做题的学生以激励性的评价,让他们觉得老师关注到他的努力了,同样的作业,做了选做题的可以给一个A+,而且做得非常好的话,还可以写上几句表扬话,那个作用可是很大的;
然后,在第二天的课堂教学中,我往往以选做题作为切入口,来讲解当天的教学内容(实际上我布置选做题的目的也就是让学生深入思考一些问题,为以后的学习作准备),这样的话不做题的学生看到其他学生那副投入的样子,心里就开始忐忑了,想想下次还是要做选做题,就算不做,起码要看看;
最后,我的这一套办法实施下来,总还有一些“冥顽不灵”的,那我就对他们横眉冷对吗?当然不是,我要常常关心他们,问问他们学习上生活上有什么困难吗?让他们不好意思,让他们对你有亲近感,结果是不言而喻的。
三、让学生在考前作业中有所得
学生最忌作业多而繁,教师要掌握学生心理特点,重点突出、难点突破,精心设计一些举一反三,触类旁通的题目,不随心所欲、信心拈来,搞题海战、疲劳战,尽量做到心中有数,不遗漏知识点。考前常常有很多复习卷,全做吧,肯定来不及,而且效果不好,不做吧,又担心复习有遗漏。于是我就自己先做一遍,备课组内讨论,然后推荐几题,其余根据个人的情况自选。后来无意中看到一个学生在作文中写道:“老师理解我们的作业多,时间不够用,自己先做,精挑细选了一些题给我们练习,我们都很感动!”没想到一件很小的事,却让学生有这样的触动,这更加坚定了我对作业布置要不断改革的决心。
四、作业反馈及时有效
除了作业的布置,作为一个完整的程序,不得不提一下作业的反馈。
作业的反馈一定要及时,学生非常希望知道自己的解答是否准确,不仅是对自己的认可,也有利于他们更好地接受新知识。千万不要让学生带着很多问题来学新内容,这会让他们觉得心里没底,学习起来不是很顺畅,直接影响到课堂效率。
作业,分为“必然作业”和“自由作业”。一方面,对于“必然作业”,也即每天布置的作业,在批改时,不能抱着完成任务的心态,要善于发现学生思维中的闪光点,在第二天的讲评中提出来,并特别指出是哪位学生的方法,抓住契机对其表扬;另一方面,有一部分学有余力或自我规划较好的学生,利用课余时间自己选择一些题目做,也就是他们的“自由作业”,遇到问题时会和我一起探讨。有时候他们遇到的一些问题,是我觉得有共性的问题,甚至有的问题是我备课中比较薄弱的环节,我在课上也会整理好后和大家一起分享,将资源充分利用。
不论是哪一种作业,学生发现自己的问题对大家有所帮助,就很有成就感,感到作业是“有用”的,也更愿意去发现解决问题了。这远比直截了当地说教要有效得多!逐步逐步在班级中就有那么一部分学生,他们的目标不仅仅是做出题目,而开始注重解题的方法,问问题也不停留在“这题怎么做?”上,开始有人问“我的解法对不对”或者“有没有比我的解法更好的方法”,而且,做“自由作业”的学生也多起来了。我觉得,这就是一个很大的进步,是学生主动学习的表现。
其实,归根到底一句话,人大附中校长刘彭芝说:“老师跳进题海,学生才能跳出题海”。老师不能不加选择不分对象一股脑儿把什么题都推给学生,这是一种最省事最不负责任的做法。从因材施教出发,老师对题目要有所取舍有所鉴别选出有针对性的题目给学生。这是需要花大力气的。可是,老师花了力气,学生的负担就可以大大减轻啦!
在作业中放飞心灵
——常州市一中“分层作业”协奏曲
张芸
带着生命和希望,春天步履轻盈地来了,我校“增效减负”这一池春水也随着春风的拂动而泛起了阵阵涟漪,高三一模考试首战告捷,各项竞赛喜报频传,这一切无不向我们展现着我校“增效减负”行动取得的成就和胜利——
在高考这根指挥棒的无情挥舞下,整日埋头于书山题海中的学生负担越来越重,而这已严重影响了学生的身心健康甚至是教育改革的发展,从2006年9月起,我校就率先启动了“高中新课程增效减负行动研究”的项目,并通过自己睿智的思考和实践取得了卓有成效的成绩,而“分层作业”这一理念的合理有效的实施也在这场改革中发挥了其功不可没的作用,在“增效减负”这场改革中奏响了强音。
曲调一——精心准备,少量优质
在高考这条天堑前奋勇拼杀的学子们可能常常只能依靠浩如烟海的教辅教参才能为自己架起一座独木桥,但这无数的教辅教参,这大量的习题无形中也在谋杀着一个学生的时间和学习的热情,因此怎样改变目前作业状况中的“一多二假三无效”,我校的老师们充分发挥着他们的勤劳踏实和聪明才智。在“量”上,将时间还给学生,将工作留给自己。老师们每天都将大量的时间运用在寻找、研习各种资料和习题上,为了“让学生跳出题海,老师先跳进题海”,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和教学目标的设定调整作业量,甄选出有针对性的题目给学生,切实减轻学生负担。在“质”上,老师们发挥集体的智慧,将备课组内老师们精选的习题再挑选一遍甚至几遍,形成一套精炼而实效的学案,贴近实际,具有典型性和针对性,同时也不忘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尽量满足各层次学生的训练要求。
曲调二——把主动权交给学生
“圣贤施教,各因其材,小以成小,大以成大,无弃人也。”宋代大教育家朱熹很早就做出了对分层教育的思考和理解,而我校分层作业的布置和落实和充分体现了因材施教的准则。我们重视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个性发展,在作业布置时针对班级每一个学生的不同情况,布置必做题与选做题或定量不定时作业。高三数学备课组在布置作业时就全面考虑了文理选科不同,教改班、普通班学生差异,各班学生内部层次参差不齐,学生对各类题型不同掌握程度等各种因素,形成了一套多元化的习题集,满足了各方面的需求。在实际操作时,学生有自己的选择权,因为我们知道只有自己选择的,才有动力和信心去完成好,所以除了少量必做题,大部分习题都由学生根据自己的学习情况、兴趣爱好、能力强弱来选择适合自己的作业,同时秉着“能者多劳”的原则,鼓励有一定能力、基础较好的学生多完成一些内容较深、难度较大的习题,让他们在学习中找到成就感和乐趣,让各层次学生通过作业练习,在自己的“最近发展区”得到充分发展,唤起他们的自信心,挖掘自己的潜力。
曲调三——分层评价的落实
这里的评价,既包括作业评价,也包括考试评价,语文组就积极落实着这样的分层评价。在作业中,对相对落后的学生采用表扬为主的评价,及时肯定他们的点滴进步,调动他们的学习积极性,基础作业完成好就可以给“优”,对于书写工整、准确率有所提高的,还可以提高评价等级。对中等生采用激励性评价,对能大胆尝试“选择性题目”的学生及时表扬,以点带面,让更多的学生去尝试提高。对于优秀的、能力较好的学生,坚持高标准,严要求,激励他们比思维的质量,比作业解题方法的多样化,以形成竞争的氛围,促使他们更加严谨、谦虚,不断超越自己。在考试中,一张试卷,在部分题前作好不同标记或分为教改班和普通班两套习题,就学生的能力高低和课堂的分层教学情况让学生选做习题并分层评价,虽然加大了教师的批改难度和工作量,但这种充分考虑到学生的个体差异的评价机制确实让不同层次学生都能通过考试,体验成功的喜悦。
作业,想说爱你也容易。这“爱”包含着我们一中教师对教育的一种追寻,一种愿景,一种希望,一种理念,在这样理念的支撑下,我们应该为不同的学生选择合适的作业,让学生从心理上接受作业,这样,学生才会发自内心地喜欢作业,爱上作业,才能通过作业点亮指引他们前进的航标,让他们取得更大的成功和进步,也能真正让“分层作业”这股东风为“增效减负”这面大旗、为教育改革这股大潮抹上浓浓的春色!
附一:
上学期分层作业做得较好的备课组:
高一语文、高一物理、高一(1)(2) 班英语、高二生物、高二地理、高三政治、高三数学
本学期准备申报分层作业示范点的备课组:
高一语文、高一数学、高一物理、高一化学、高一生物、高一1、 2 班英语、高二化学、高二历史、高二地理、高三政治、高三历史
附二:
美国作业:令人着迷的游戏
来源:浙江大学教育学博士后流动站
论语开篇说:“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意思是,做学问除了努力求学之外,还要时常加以复习,这是一件多么快乐的事啊!
那么,课外作业是否如孔子所言,是一件快乐的事呢?某市曾作了一次关于全市中学生课业负担的专项调查,对于“您认为中学生的课业负担主要体现在哪些方面?”这一问题,被访者作了多种回答:27.13%的人认为“上课时间长”,38.25%的人认为“课程设置多”,56.63%的人认为“课外作业多”,36.38%的人认为“考试频繁”,还有7.75%的人认为“升学压力和校外补课”。由此可见,课外作业已成为学生最大的负担。
在我们的印象中,美国学生是快乐的,我们想当然地把他们的快乐归因于作业少———作业少,所以有时间玩。其实不然,美国学生的作业并不少。根据美国国家睡眠研究协会最近发表的调查报告显示,目前美国仅有15%的青少年在上学期间每天的睡眠时间超过8.5小时,25%的学生一般只能睡6.5小时或更少的时间,而睡眠时间短和课外作业密切相关。
然而,芝加哥大学教育学院的罗尔•亨特辛格教授在2005年年底对当地高中生进行的调查研究显示,62%的学生认为他们应该做一定数量的课外作业。最近,另一项全美民意测验结果也表明了同样的观点:大约有2/3的家长认为,他们的孩子能够接受大量的课外作业。
为什么大量的课外作业没有压垮美国学生呢?唯一的解释是,这些作业能带给孩子们快乐,只有乐于此道才不会觉得疲倦。
比这些调查数据更为生动的论据是《中国青年报》2001年2月9日刊登的那篇轰动一时的文章——《美国作业难倒中国老爸》。父女俩对国内某些课外作业的共同感受,是一句口头禅:“吐了,我要吐了”。高三时,女儿有机会去了美国。第一次“美国式作业”就让父女俩大跌眼镜——根据美国历史上四位黑人政治家有关“黑色美国”的观点,写一篇关于“公民权利”的研究论文。紧接着,南北战争、菲律宾问题、制作家谱……女儿的求援邮件每一次都让中国老爸先“晕”半小时。大洋彼岸的女儿通常一夜只睡三四个小时,有一次竟只睡了一个小时。然而,父女俩不但没有抱怨,反而形容美国的课外作业为“令人着迷的游戏”。
美国教育部长威廉•贝内特指出:“有效的课外作业不仅是课堂教学的补充,而且还能帮助学生成为一个独立的学习者。此外,课外作业还可以在作出决断、进行比较、提出新问题、培养责任心和加强自我修养方面为学生提供难得的经验。”可见,课外作业有着诸多益处。课外作业本身不是学生负担过重的罪魁祸首,没质量的课外作业才是真正的“元凶”。
什么样的课外作业才能让学生感到快乐呢?读书、听广播、看电影、听邻居讲故事、假日旅游或者去乡村作调查……“美国式作业”总是不拘一格,它的最大秘诀在于贴近生活。如果能让学生在生活中用上课堂所学的知识,他们对这些知识的理解就会特别深刻;学生一旦意识到所学的知识“有用”,他们学习的积极性就会更高。当面对一个“真实的问题”时,学生就会调动和统合自己所有的知识,全力以赴,这种深入探索的精神是极为宝贵的。孩子天生好动,如果课外作业不是将他们束缚于书桌前,而是给他们更辽阔的天地,这无疑会让他们感到兴奋。
打开《美国学生课外作业集锦》,我们不禁为美国老师的创造力和想象力喝彩:设计校园,设计小镇宣传牌,设计旅游线路图,制作冰激凌圣代促销单,评论布什总统的政府工作报告,评判儿童电视节目的优劣,制作“糖骷髅”,讨论比萨斜塔会不会倒,探索中国飞速发展的原因和影响,比较各种防晒霜,分析薯片松脆的原因,了解海平面上升的影响,解析“9•11”受害者的经济补偿……种种富有创意的问题让人眼前一亮。该书收录的内容十分全面,涵盖语言艺术、数学、科学、社会研究等方面。有趣的是,《美国作业难倒中国老爸》一文提到的几份作业也被这本书收录了。
这些作业不仅选题新颖,每个问题的设计也十分精巧。比如,在社会研究这部分中,每份作业分为“课外作业”和“课外拓展”两部分。以“生命的代价——解析‘9•11’受害者的经济补偿”为例,在“课外作业”中,要求每个学生就“9•11”受害者补偿基金会官员博格先生的评论写一篇反思性文章,要求回答“你认为这个项目成功吗?为什么?美国家庭是如何显示出他们的勇气和决心的?基金会是如何显示出美国人民的品格的?”而“课外拓展”则包括更为丰富的内容,比如“选择一个实际例子,假设你是一个财政预算人员,会给这个遇难者家庭什么样的经济补偿?设计一个小册子为这个家庭的家庭投资、开支计划等提供建议;准备一份演讲稿,阐释人身保险的作用;对‘9•11’事件的经济损失进行调查和估计,绘制一张图表说明你的研究发现;绘制一张有关政府财政预算的词汇表,如财政盈余、财政赤字、财政支出……设计一份新闻期刊,追踪每一个与受害者补偿基金会有关的新闻故事;汇编一本关于人类生命价值的诗集,为这本书写一篇序言,阐释你对生命和生命价值的评价,并说明你选这些诗的原因。”
围绕“9•11”这个话题,这份作业涵盖了数学、文字、社会学、经济学、政治学等诸多领域,涉及设计投资方案、设计新闻期刊、演讲、编著诗集等活动。
这个案例充分体现了美国课外作业的设计理念。的确,学科是人为划分的,但人的大脑不是一个规整的分门别类的中药铺子。脑科学家凯恩将人脑比作“一个热闹的大都市”,它是繁忙的、全息的(或整体的)、相互联系的以及不断变化的,学习过程就是将新的知识点不断融入脑的“都市生活”中。这些知识点和我们的生活密切相关,所以能成为大脑图式的一部分,并融进大脑的运作之中,既不易遗忘也容易提取。而那些死记硬背的“知识”就像是一车车运进城市的原材料,或许有用,但由于被孤零零地丢弃在城市的角落,长期不用,慢慢地就被遗忘和废弃了。“美国式作业”与学生的生活息息相关,为他们成为独立的思考者,为他们人生的各种可能性都作好了充分的准备。
将来,人类要做的是那些机器无法完成的复杂工作。面对海量的、不断变化的信息,社会需要的是灵活的选择者、决策者和思想者。课外作业的根本意义不在于简单的重复和低水平的思考,而是要训练学生的思维能力和灵活程度。目前也许还难以在我们的课程体系中直接引入这样的作业,但《美国学生课外作业集锦》无疑让我们大开眼界,它带来了一种理念的震撼,能让我们获取更多的灵感,从而更好地审视我们的教学和作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