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11日,我校高一学子在青少年活动中心的通用技术课程进入到第二天。各门课程的学习都逐渐深入,同学们运用自己的思考和双手实践,创造出了属于自己的优秀作品。每个人都投身于自己的作品中,心无旁骛,专心致志。两天的课程学习,同学们的手法、技术渐渐娴熟,作品也逐渐进入收尾阶段。一个个成型的作品在大家手中诞生。两天的痛苦或是快乐,汗水或是欢笑,无不化作无尽的自豪,融入劳动的结晶中。吕坤曾说:“大凡做一件事,就要当一件事。若是苟且疏忽,定不成一事。”学习如此,生活也是如此。
两天的学习,同学们玩出了精彩,玩转了创意,玩走了成见,短短两天,收获满满!
【学习感受】
由于设备的问题,我们今天需要重拍素材。加上了老师的指导,我们的拍摄变得更加顺利了,增加了更多的局部特写,同时利用了单反的手动调焦拍出了很多艺术效果。
今天的重点是后期剪辑。一直做前期工作,对后期没什么经验,许久不操刀剪辑,当眼前再次跳出熟悉的时间线时,心里还是有些小小的激动。看着自己辛辛苦苦搜集的素材一点一滴搜集的素材一帧一帧连起来变成视频,成就感油然而生。最困难的当然是踩着BGM的鼓点插素材,一点点节拍的随意都会前功尽弃,一段四五秒的BGM可能要听上十来遍才能找准那个转场的点。
经过了两天的奋斗,下午三点半,三个组都交出了自己的成品。老师还特别让我作为导演介绍我们组的视频思路,并让第二组的导演评价我们的视频。第二组的导演则用“每个方面都非常完美”来评价我们的成果,虽说我们表面不动声色,其实内心还是有些小得意的。
有人问我,两天不去学一种自己不熟悉的技术不遗憾吗?我觉得没什么遗憾,我习惯了用相机记录下点点滴滴的美好。或许我早已习惯站在镜头后,用另一种视角,观察这世间的万种美好。
最后,我想用我们视频里的一段话结尾:“你会遇到色彩斑斓的人和事。你只需十年如一日沉淀,逐梦于碧海蓝天。愿你有梦为马,随处可栖。”
高一(2)班 卞栩婧
今天“三模”的通用技术课,我们尝试了用遥控手柄在电脑上进行模拟飞行。开始时老师只是提了几个注意点,并没有过多的干涉,就让我们亲身实践了。但可正谓是“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在老师手下平稳飞行的Yak-54,在我们手中就像是路边的醉汉一样晕晕乎乎的,在场景中没钻几个圈就“机毁人亡”了。
练习的过程是枯燥而乏味的,飞机升空,要考虑的不仅是环境,更重要的是抬升、俯冲和偏转的时机,因为只要一个不小心,就会擦到练习用圆环的边缘,少则碰掉尾翼,多则飞机整个四分五裂。一次次的失败令人烦躁,拇指已有了水泡,也得仍然继续练习,即使最后没有完成目标,也不失为一次好的尝试。
时间不觉已至下午,我们又开始了制作四旋翼飞行器的学习。这个相对前一日的模型制作,少了繁多的零部件,但对动手能力的要求比较高。由于芯片昂贵,必须小心翼翼。在经过近半个小时的“鏖战”后,终于可以试飞了,但飞机却只是在离地几厘米处浮空飞行,并没有向上。我们反复检查后,发现竟是电池电量不足,真是令人啼笑皆非。换了电池后,飞行器终于如我们所愿,顺利飞升,真是极不容易。
两天的通用技术课程最终落下了帷幕,通过这次课程,不仅增强了我的动手能力,更培养了我的团队意识,令人感到由衷的感谢。
高一(2)班 潘艺敏
原以为鲜花已经备好,不过是要“花前把酒插花枝”而已。其实没有花前,也没有酒。但是有亲手做的纸花,有认真的插花人,其乐胜似真花前把酒。
每一朵花都凝聚着同学们的心血,彩色的伸缩纸被裁下,比出合适的大小,剪刀在模板划出的范围里游走,飘落下绿色的叶片,纯色的花瓣,白胶与各色的纸相映成趣。轻揉纸片弯出好看的弧度,慢接花瓣凑出别致的花朵,每一朵,都独一无二,都绚烂甜蜜的动人心弦。
而且纸花不像鲜花,不会凋零一去无踪,而是安安静静地永远盛放。花骨朵是不会开的,但它总是要开的样子,花看半开酒饮微醉,或许纸花就能达到这样的境界。它的花期,不是变化多端的而是从你把它制作出来,到你遗忘丢弃它为止。这是可以人为控制的,而不像鲜花,无暇挽回,无力挽回。你看他们多用心啊,精心挑选喜欢的颜色,不厌其烦的展开无数彩色的纸卷,一次又一次在模板袋里翻找,拉开绿色的胶带,小心谨慎地使用着钳子,锥子……反复观看视频时的目不转睛,研究教程时的严肃,偶尔带着做错步骤尴尬的一笑,粘贴花瓣的小心翼翼,制作花颚,花蕊,花苞的专注,投入,绕上最后一圈胶带,成品时或莞尔或开怀大笑,都是比花还要灿烂的自然,美好。有花堪折直须折,莫待无花空折枝。
年少的花,年少的笑,年少的用心,或许就在这一时盛放如花。少年的快乐与自由,漾成一片花海,花不芬芳,心自芬芳。花不逾期,人不负时。做着这么有趣又叫人喜欢的事,精疲力竭了也会微笑,困难重重也会斗志满满。了解插花历史知识时默叹,探寻新做法的新鲜,练习老套路的熟稔,与老师相视而笑的温暖,合作做花的友谊,互帮互助的喜悦,流水线生产般的默契,想象收花人的笑容时不自觉上扬的嘴角,都值得与花一起,被时光善待,被好好珍藏。
高一6班 徐佳睿
今天是我们通用技术实践的第二天。早晨还有些微凉,教室早已是亮堂堂的一片,大半同学已经在座位上研究昨天未完成的音响了。
完成之后,老师又给每位同学发了一份心形闪烁循环灯的电子元件。在完成过难度系数最高的蓝牙音响后,这个循环灯对于使用电烙铁已经有些熟练的我们来说,就是小菜一碟。在分清两种色环电阻的规格、弄清发光二极管的正负极后,焊接工作便毫无阻碍地完成了。
在午休完之后,我们继续进行下午的任务:组装家庭电路。当我们面对零散的开关、灯座、插座后,一开始的我们对其还摸不着头脑。后来,在老师的指导下,我们进行了一个开关一个灯、两个开关控制同一盏灯还有插座的连接,这使我们对于初中已经学习过的家庭电路、何处接火线、何处接零线有了更加深刻的印象。
快乐的时间总是过的很快,两天的活动转眼便过去了。在这期间,虽然我被烫到了好几次,眼睛也因长时间盯着线路板而变得很酸,但看着我完成的作品之后,虽然看得出焊的还不是很好,我的心中还是充满了成就感!
高一(4)班 高静蔚
在少年宫第二天的学习,少了第一天的好奇与兴奋,多了一份从容。看着无菌室里一排排整齐的操作箱,穿着白大褂,我仿佛化身为真正的研究员,不禁严肃起来。实验中的每件物品都要经过杀菌消毒,容不得半点马虎;称量几毫克的药品,几毫升的溶液,不是“差不多”,而必须是“正正好”。
孔子曰:“食不厌精,脍不厌细。”严谨体现在科学中,也体现在生活中。两天的时间,仅仅是学习了组织培养的皮毛,却让我深深地感受到了严谨的态度。
临走前,回望这两天穿过的大褂,走过的路,一点一滴涌上心头。未来的路很长,我将带着严谨的精神,认真走好每一步。
高一(1)班 胡昕怡
清晨,我提前半小时就到了教室,自以为很早,却见教室里早已有三五位同学安静地坐在座位上绣着昨天绣了一半的鞋垫。坐下、穿针、起针,我融入了他们,众人无言,独自享受清晨的自在。
今天课程需要制作的布贴画,是建立在昨天所学十字绣技术基础之上的。因为刚学完如何给极细的绣线打结,同学们很快就上手了。各色彩布或剪或裁,生动形象地变幻出树木山石、飞鸟走兽、卡通人物;绣线细如发丝,穿梭游走于装饰布边缘,踏踏实实地把纹饰贴在背景布上;绣花针似乎只有十字绣针的一半粗细,在大家手中上下翻飞。
一人只发一种装饰布,但每个人的成品都是五颜六色,布贴画学习中,老师强调教育着资源共享;几乎是课桌大小的背景布上,处处画面充实有故事。布贴画不仅是元素的堆砌,更需要各元素的协调统一,半天的学习锻炼了大家的大局观念;分发相同的材料,呈现出风格迥异的作品,半天的自我发挥时间,充分体现着课程名“创意十字绣”中“创意”二字。
紧密细腻的针脚一针针走出,每一次拉紧绣线,心中都充斥着源自于棉布棉线的踏实感。起身完整地看自己半天来辛苦得来的作品,那被绣线缝紧的两层布之间,满满藏得都是布艺时光的惬意。
高一(4)班 包晗
在少年宫学习金工课程的这两天时间,不出意料的辛苦,出人意料的精彩。
首先,作为闻名遐迩,当之无愧的“最辛苦学科”,我们金工心里苦,但是我们不说。每当十字绣的同学穿针引线纳着鞋底,茶艺的同学们诗情画意细品茗香,此时偌大的楼层里只剩下金工在操作室里发出的刨、磨、钻、钳的“硬气”之声……闻“声”而来的带队老师说,咱这儿像个大工厂。
做“咱们”金工,最需要的就是细心、耐心、专心这“三心”。虽说做的是粗活、累活,但其实做过才知道,这同样是一门精细的学问。譬如读游标卡尺,必须在近乎于毫毛般纤细的距离之间,辨析精准最接近基准线的一条;再譬如“锉”这道工序,在进行时,哪怕有一瞬稍稍分神,哪怕有一刀用力过猛或有所偏向,都会导致严重的划痕,那意味着有又一次三十分钟以上的精细打磨……
再说耐心,同样以锉为例,当我把自认为已被打磨的完美无瑕的斜锉面给老师过目时,我们可爱的小李老师只把那直角尺往上一横,我顿时感到脸疼。有句话说的好,每道缝隙都值得被珍藏,因为那是光亮照进来的地方,可在一个金工的世界里,缝隙决不被允许,因为我们追求的不是艺术化,个性化,而是要求精细化,标准化。每个长度、角度早已既定,那么就达成它,不差一毫,不超一厘。在之后的时间里,我留心到可爱的小李老师从未对任何人的作品表示满意,最多不过:“还可以”“差不多”,然后必附上比肯定多出数倍的加工建议。由此我才真正领略到所谓的“工匠精神”,原来是如此令人感到匪夷所思的追求完美。梁衡先生在《匠人与大师》一文中说:“大师是辉煌的里程碑,匠人是可贵的铺路石;匠人利用经验做工,而大师却能够将实践上升到理论层面,从而总结出对普世各行、万物理论都具有指导意义的真理。”而我和“我们”,都只体验了两天工匠生活,充其量只能算个惊叹于“工匠精神”的伟大的小小“精神”工匠,却也希望今后的自己,可以冒充大师,在前行路上不断提醒自己:嘿,不要忘了那段铁屑飞扬,却也金光闪闪的日子,要对每件事都努力努力努力再努力,就算成不了工匠,也要大刀斩棘,细雕青春啊……
高一(8)班 李逸青
一片树叶落入水中,改变了水的味道。从此有了茶。
备具,洁具,赏茶,置茶,润茶,冲泡,奉茶……众多看上去繁琐精细的动作,呈现在环境优雅的茶艺品鉴室中,在每位茶艺班同学的手上翻转成画。
从昨天刚入学的稚嫩青涩,手忙脚乱,到今天的熟练自信,行云流水。一夕之间,我们好像迅速成长,正如新摘的还垂着雨露的茶叶,经过重重工艺,终于得以进入品茶人的杯中。
我自诩接触茶艺不少。伯伯热衷茶道,和教室里相似的茶具组合,家里也有好几套。我在一旁耳濡目染,也笑称自己为茶道爱好者了。
通过学习,我才发现原来我还是个“门外汉”。受家人的影响,我对茶抱有天生的亲切感和敬意。茶道是一种修行,是真正沉浸你的心与灵魂的一场修行,疲乏的身体和浮躁的内心在这个过程中回归最初的轨道。
经历了两天的学习后,我们迎来了验收成果的测试——演示茉莉花茶的盖碗泡法。尽管之前练习了许多次,演说词,手法,动作都烂熟于心,我还是很紧张。在舒缓轻灵的背景音乐下,我逐渐放松了自己,说服自己回归本心,回到最初的起点。
茶艺课程的最终测试,看似是结束,实际只是开始。结束语说完后,我抬头看见了老师赞赏的目光。在将来,我会继续保持我对茶艺的这份热情和本心,进一步地研习茶艺。
高一(7)班 方心钶
我从来不知道“剪纸”可以玩出这么多的花样。
今天是在少年宫学习通用技术的第二天,通过第一天的学习,我逐渐掌握了基本的技巧,熟悉了各种工具,而在今天,我要面对的是剪纸的各种变式。
上午是立体剪纸的制作。立体贺卡已经不稀奇了,而你能动手自己制作吗?我的答案是否定的。
看到指示图的那刻,我就不知所措了,剪切线、峰折线、谷折线,铺遍图纸的各个角落,犹犹豫豫,一再确认,才敢动手剪裁。剪刀的每个动作,都像定时炸弹中的红蓝线,牵动着我的心思。最后一剪刀结束,才如释重负。衬上卡纸,立在桌面上,再将立体部分勾出,一束鲜花才有了形状,鲜鲜亮亮地立在桌面上。没等别人评价,自己先翻来覆去欣赏了几遍,尽管免不了初学者的粗糙笨拙,可在我眼中已经比礼品店中高高在上的精致贺卡亲切可爱得多了。
之后就是不织布的剪裁了。初见老师捧进教室的材料,大家都不淡定了:针线和布料怎么会和剪纸扯上关系呢?但又想到老师介绍过生活中的装饰品、服饰都有剪纸的元素夹杂其中,便也不足为奇了。我们的任务是制作创意T恤和杯垫。思索片刻便动手实践,以针线为笔,以布为纸,用剪刀描绘形状,用胶水粘连精彩。埋头苦干之后必有惊喜,一块块平凡无奇的不织布,和灵感邂逅,便有了动物、植物、人物。杂乱了桌面,丰富了作品,纸屑和布块之间,藏着一个动物园;剪刀刻刀之下,压着一盘惟妙惟肖的美食;针线盒背后,隐匿着一个小巧的家。
谁说剪纸艺术已然香消玉毁,那一处扶手的镂空、那一片清新的剪裁,无一不是剪纸的延伸。又是谁说如今的学生只会读书,你看那翻飞的双手,穿梭的线条,细密的针脚,又比从前的孩子相差几分呢?
高一(9)班 章钰
今日是走近陶艺的第二天,这次感觉像是去看一位新朋友,熟悉而又陌生。
都说熟能生巧,今天上课老师又让我们制作一个小陶艺——明朝圆椅。她先介绍了明式圆椅的特点——极简、线条流畅,同时也给我们看了不少精美的图片。我印象最深的便是玫瑰椅,原来是富贵人家的小姐的专属椅,椅背的雕花真的很有少女感,大概一直以来女孩都有少女心吧。
遵循由上到下,由小到大的原则,先做凳板,取一大块土,揉软,用木搭子敲成厚度为0.5 厘米的泥板,在切成长10厘米,宽七厘米的长方形。这一步敲成泥板没什么难度,一时教室中起砰砰的声音,好像在剁馅料。切割时,我连切了好几次,明明下刀时刀刃垂直,切出来却是梯形,我们戏称为巧克力。最后的解决方法是偏刀刃,手微微塑形。接下来做凳腿,牙条,工序大致相同。一边做,老师一遍提醒,注意粘的时候一定要牢固,待十五分钟后再翻过来。这时大家都是凝神屏气,面色虔诚,生怕一不小心弄断了腿。反复粘捏,好不容易做好了。
下一步,制作靠背,依旧是制作一块泥板,制成宽三长七。而后,我用刻刀,小心地刻下一个“德”字,又雕镂出一株兰花,暗含医者仁心之意。为了符合人体工学,椅背要成S型,并有向外延伸感,这一切都还算顺利。下面就是见证奇迹的时刻到了,把凳子翻过来!尽管我小心翼翼,但连续两次都“断了腿”。这次我用力将腿与凳板捏紧,成功翻了过来!轻轻粘上靠背,再用长条做个扶手,接下来的工序十分顺利,最后得到了老师不错的评价,这是很大的鼓励呀。
这一天很快结束了,最后老师给我们看了一个关于陶艺制作的视屏,老手艺工人面对陶艺,脸上只有专注与陶醉,当我们研究陶艺时,脸上亦是这样的神情,这是艺术对我们的熏陶,现在我才掌握了一点点皮毛,或许连皮毛也不算吧,但我真的很想继续学习下去,在高二的通用技术课中,我还要继续选择陶艺。
高一(7)班 唐奕
伴着微凉的晨风,我们再次来到少年宫,继续着昨天的3D打印课程。与昨天不同的是,今天完全是3D打印机的主场。
3D打印首先需要在电脑上用专门的软件3DOne制作好模型,然后用另一个软件进行切片、设置代码等操作。我们组在上午打印了一个汉诺比塔。它是源于印度一个古老传说的益智玩具。等听完老师的介绍后,我们组的技术人员便立即开始了模型的制作。
我主要负责打印这一块。在打印的过程中我全程在旁边观察着打印机的工作。其实它的原理与3D打印笔一样,也是先要加热到很高的温度把塑料丝熔化后再进行打印。只是机器打出来的线条比我们手绘的更加均匀,也更容易打出立体的作品来。但缺点是机器的动作太快了,塑料还没来得及凝固,以致于有些地方不是很平整。
于是这一天,我们都伴随着机器工作的嗡嗡声和塑料融化散发出的气味,看着一件件虚拟的作品变成实体,惊喜之情溢于言表。
我们的小组作品是制作凯旋门,眼看着打印到一半机器突然停在了那里,我们手足无措,幸好老师及时赶来顺利解决了问题。最后我们打印出的作品别致小巧,虽然不如正版凯旋门上那样精致,但对我们来说也是一次很好的锻炼。
美好的时光总是短暂的,为期两天的通用技术课暂时要告一段落了,这两天里我见识到了3D打印的强大魅力,同时也认识了很多新朋友。这两天中学到了很多很多更培养了我的创新意识,虽然要与3D打印机暂时告别了,但我在这里学到的东西将会一直铭记于心。
高一(3)班 刘爽
(毛燕靓组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