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策羽(中)与社团同学一起测试无人机
在香港举行的第30届“全国科技创新大赛”中,常州一中高二(14)班的徐策羽同学获得了全国一等奖的好成绩。他的研究课题《物联网远程操控自动滴灌系统》,为传统的家庭植物滴灌系统插上物联网的翅膀,此课题具有良好的可拓展性和经济价值,受到了现场专家的一致好评。
“参加比赛只是为了让更多的人关注我们这些“00后”青年的创造力,而我更喜欢的是默默地研究。对我而言,每一个创意的迸发都会带来无穷的乐趣,哪怕每天只能睡三四个小时。”谈及自己喜欢的创新研究,徐策羽总是异常激动。在一中机器人智能基地的“创客教室”中,摆放着他近来研究的两个新作品:3D打印机和无人机。
青年创客:
有想法,便有行动
“学校每年开学9月份的秋季运动会都有爱心义卖活动。我有了一个想法:用3D打印机或者激光雕刻机来制作同学们喜欢的东西,又立体又富有乐趣。”在去年的8月份有了这个想法之后,徐策羽就开始了反复的思考,因为激光雕刻机有一定的危险性,所以最终就把制作的目标定在3D打印机上。他到市场上看了许多不同型号的3D打印机,发现价格大都在3000元以上,如果买一台来研究的话价格实在不菲。于是,他就到美国的Github上看文章,看懂了一些3D打印机的基本原理和制作方法。接下来,购入了一些基本的零件,开始了组装。组装和调试持续了3天,3天下来,基本上每天睡眠不到4小时,然后醒了继续组装,调试。弄好以后,他便迫不及待地打印了几个小玩具,质量还不错。算下来,他自己组装的一台3D打印机大概花了800块钱。在2015年秋季运动会上,他的3D打印机达到了“吸粉”效果,许多师生驻足观看,惊叹不已,更募集了不少爱心捐款。
创客社团:
有合作,便有成就
“通过制作3D打印机,我也认识了许多志同道合的朋友。于是,我便产生了一个想法:创建创客社。”徐策羽一直觉得“花开满园才是春”,如果把自己的兴趣发挥好,然后带动身边的同学一起来研究,创新和科技的魅力是无穷的。于是,他向学校提出了要创建社团,很快就得到了批准。社团成员有些是“大神”级人物;有的是第一次接触创客行动,共同的志趣让大家很快就团结到了一起。于是,一起制作一台“无人机”的想法产生,但社团中的成员几乎没有人对无人机了解,这对活动产生了一些阻力。于是他们开始寻求外援,到“誉控无人机”公司参观,并了解了无人机的运行原理。经过前期的很多准备和知识的了解,社团成员们把无人机的形式定义在了小型穿越级四轴飞行器上面。徐策羽在无人机的组装中只担任了硬件设计的职责。至于软件设计、参数调试、硬件安装以及飞行控制,都是由不同的同学,不同的团队来完成的,最终参与制作的学生有近30人。通过社团成员之间的合作与交流,仅一天的时间就把无人机飞上了天。这些青年学子的创造力更是不容小觑。
学习经历:
有平台,便会成为“小研究者”
“直到现在,我家里还保存着两块比我年龄还大的CPU,分别是Intel 80386和Intel 80486。我的母亲是计算机和电子工作老师,我就经常把玩着她带回家中的许多稀奇古怪的电子元器件。”徐策羽说,他真正想要把知识和创新连在一起,是高一的时候。计算机刘波老师向他介绍了创新大赛,他才忽然意识到,原先所研究所学习的东西,都将成为比赛竞争中的利器。徐策羽谈起自己创新研究的过程,也是感触颇深。他觉得自己虽然上知编程下懂电气,可是真正将这两个学科能够融合起来的时候仍然困难重重。“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在他看来,每一次的挑战不仅是知识,更是能力的提升。而光有兴趣是不行的,只有长久的深度学习才能有新的突破。在参加创新大赛的过程中,他的作品需要知识的交叉研究,在老师提供了一套Arduino研究套件后,他便开始自己进行研究并反复和老师探讨,进而让自己的知识体系更加整体化、系统化。
“未来,除了完成学业外,我希望有更多的机会发展自己的爱好,让更多的人为我们的创客行动点赞。”徐策羽谈起自己的未来时,有许多美好的畅想。
高东梅 文/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