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最敬佩的老师——陶琦
(胡江潼)
步入一中教坛四年有余,见识过许多值得兢兢业业无私奉献的前辈、同仁,但若论最为敬佩的,莫过于陶琦陶老师了。
一、初次邂逅
2011年9月,有幸成为陶老师的徒弟。初次见面,她挽着发髻,身着白衬衫,觉得她个头不高,大方温柔,外表朴实,言谈举止却充满灵气与智慧。因不是师范毕业,初为人师的我比其他新老师更多了几分忐忑。担忧自己的知识储备适应不了高中教学,焦虑自己的年轻胜任不了高要求的课堂,更恐慌自己的师傅会嫌弃我这只什么都不知道的“菜鸟”。怀着种种不安,我战战兢兢的开始了我的教书生涯。
记得开始的那段时间,我既不在办公室说话,又没有与其他新老师过多交流,师傅却敏锐发现了我的紧张。在一个大课间,她静静地走到我身边说:“江潼,周五下班后我们一起去操场走走吧!”简单的一句话,随即让我心中涌起了一阵温馨的感动。我曾经狭隘地认为师傅只是向徒弟开放课堂。至于其他,徒弟不请教,师傅是不会理会的。而那个周五的傍晚,我们并肩走在操场上,她以姐姐般的温暖,关心并开导了我许久。至今印象最深的是,她说:女孩子一个人在外不易,以后工作和生活上有任何困难都可以向她倾诉。对一个初出茅庐,在他乡谋生的女孩来说,我感觉结交了一位知心朋友,异地漂泊的凄凉之感瞬间消失了不少。以后的工作中,她也时时刻刻关心着我。
二、言传身教
因不是科班出身,师傅总会耐心指导我每一个教学的细节。如每一种文体重心该放在哪里、常规的课要分为哪几个板块,师傅就是在手把手地传带着我。她提醒我,上课内容要先自己思考,先备一遍,然后再去听课。渐渐地,我发现,这种方式极大地促进了我教学上的进步。每次去听陶老师的课,我会仔细听她的每一句讲解,每一句过渡,每一句对学生的评价。可每次课结束后,除了油然而生的敬佩,内心总有一种压力,我觉得师傅的课无法企及且不可超越。从温和的语气到从容的教态,从精妙的课堂设计到与学生灵活的互动,从驾驭课堂的应变智慧到对学生素养的渐进培养,我深深觉得她的每一堂课都堪称样板课!然而,课后她却很谦虚地和我交流:“江潼,这个问题你怎么想的?我当时没有很好地回应那个学生。我有没有说错话?”就这样,在她高超的教学水平和谦虚的教学态度的指引下,我渐渐成长。
三、最幸福的徒弟
那年高一,师傅怀着宝宝时也不忘给我关怀和鼓励,后来在家休产假时,我得知要开一节学校公开课的示范课,尽管规模不大,但对我着实已觉得天地一片昏暗,整个人都不好了。工作一年的我对公开课的各项指标全然不知,什么课好驾驭且又能出点新意,我毫无头绪。情绪低落了一阵后,决定给师傅打电话。电话那头没有抱怨,没有推脱,她热心地问我此时班级的教学进度,不久,她根据我的喜好,帮我确定了一个课题《虞美人》。以后的几天,她总能每日一个电话关心我备课的情况,每个环节是如何设计的,有了大致的方案后,她叫我准备一个详案,发到她的邮箱,她还挤时间帮我修改,甚至细致到预测学生的回答和每一个过渡语。她还留言告知我PPT制作的各个细节。那阵子,尽管师傅不在身边,但她对我的关怀和帮助让我觉得她完全是在手把手带着我去迎接那节课。从那时,我觉得自己就是最幸福的徒弟。
2014年9月,很幸运地跟随师傅上了高三,站在了高考的最前沿,超乎寻常的压力也随之而来。她会关心地问我:“江潼,这两个班最近怎么样?有没有变化?”这一年中,我的工作、生活都不轻松,但是正因为她一直在我的身旁,我会向她倾诉教学管理中的困惑,向她请教该如何正确处理和班主任和搭班老师之间的关系,向她咨询在紧张的学业负担之下,怎样让学生保持对语文的热情。师傅教文科班,教学和作业负担都很重,但是她总能不厌其烦地为我排忧解难,帮我渡过了一个又一个难关。记得有一次我哭了,她请工作一向很忙碌的老公请假回家去带孩子,自己要请我去吃晚饭,安慰我,鼓励我,叫我以平常心面对自己遭遇的一切。
四、润物无声
师傅的课堂以培养思维能力和积淀语文素养为主要目标,跟了师傅四年,纵然是高三的课,我也不觉得她的课枯燥或功利。她一直以“平等、民主”,“亲切、平和”的教学风格,和孩子们一起读书、写作、讨论,偶尔也会和学生争得面红耳赤,但她课后会笑着对我说:“老师的偶然败北,会让学生获得成就感,更有利于培养学生独立的思想和人格。”
即便高三的课程很紧凑,她还是会在需要拓展的地方给孩子们讲讲故事,调动学生的阅读兴趣,后来听她班里的学生说班里的好多小伙伴可疯狂了,有的从网上买回好多书,每天的课间总会他们的交流和争论,听说还有孩子托人去台湾代购一些市场上没有的书籍。
她相信“亲其师而信其道”,也一直教导我上课要时刻保持微笑,她说:当学生亲近你时,便会亲近你所教的学科,学生也会在不知不觉中学好语文。我们所要做的,只是在与学生平等、民主的交流中引领学生走向健康和高尚的精神世界。这是如春雨般润物细无声的美好教学境界。
今日一记,全为表达我对这样一位在为人与师道上都独树一帜的师傅与友人的钦敬,我愿以之为榜样,努力成长为学生成长道路上的引路人。
亦师亦友,如沐春风——我心中的吴红霞老师
(孙 婷)
在刚刚进入一中工作的那年暑假,我第一次见到当时高一语文组的同仁们是在2012届的高考语文试卷分析会。在那个我分外紧张地聆听和学习的组内研讨会上,我不仅见识到我们一中语文组辉煌的成绩和强大的实力,还记住了2012年常州市的文科状元——来自我校的潘明聪同学。他特别突出的语文176的高分,让这个名字在很长一段时间内成为了学弟学妹们崇拜的对象以及老师们热议的话题。而从小给潘明聪的语文学习营造浓厚氛围的状元的母亲,正是我校语文组的吴红霞老师。虽然当时还没有见过吴老师,但我已经被深深地折服:潘明聪成功的背后一定有着一位了不起的语文学习的引导者和教育者。
我在教育教学工作中真正和吴红霞老师相遇相处是在工作的第二年。虽然早有耳闻,心存敬仰,但是刚在一个办公室相处,我表现的有些胆怯,并没有主动和吴老师接触。那年我初次担任高一年级班主任的工作,全新的挑战让我很是手足无措。十月在带班参加完军训之后,由于自己缺乏经验,一味的用近乎苛刻的标准要求学生,导致了和学生之间有了很深的隔阂。紧张的师生的关系以及随之而来的一系列的班集体的混乱让我终于在一次办公室的交流时有些情绪失控,坐在办公桌前哭了。当时还并不熟悉的吴老师第一个发觉异样,跑到我这里,紧靠在我身边开导安慰我。虽然只是几句耳边的低语,可是那种毫无客套,如对待朋友亲人般的举动带给我极大的温暖和感动,结果我是更加泪流不止了。那是我第一次体会到吴红霞老师原来是一个这样细腻真诚,特别会关心帮助别人的人,也对吴老师有了很深的亲近感。之后在工作上遇到了难题我就愈发“厚脸皮”的去找吴老师给我支招,她也总是笑眯眯的帮我一起出主意,有问必答,而且还一直持续关注问题的进展。
工作第三年在我任教高二两个理科班时,我更是如愿以偿地成为了吴老师的徒弟。不仅课堂随时向我敞开,而且吴老师对我这个独自在外地工作生活的小姑娘更是方方面面地关照。当我来不及吃早饭,不会照顾自己的时候,她会一边教育我早饭的重要性,一边又把明显过于丰盛的早餐带到学校来吃,好在我饥肠辘辘的时候让我品尝。还有一次吴老师带了鲜杨梅到办公室给大家分享,我嘴馋大呼好吃。隔了一段时间,我就又在桌子上看到了她特地给我准备的大袋杨梅。当我和家人说起,做吴红霞老师的徒弟有多幸福,桌上总会突然出现诸如鸭煲鱼汤之类的营养美味时,他们总会无奈的说:“徒弟和师傅做的倒过来了。”想想实在脸红,比起像母亲一样照顾关怀年轻人的吴红霞的老师,我这个既不主动又不上进的徒弟当的实在是羞愧。
然而,我最最感激的还是高二我几乎一节不落地听过的吴红霞的老师的课。高二是语文进阶提高的关键时期。作为新手,师傅毫无保留的让我旁观甚至参与了她所有的教育教学过程。她做到了所有师傅在教学上能给我的帮助,也做到了很多别人不太会关注的细节。比如,每次听完课,师傅很注重评课,总是要和我闲聊几句课上的得失,还有更多的是学生的精彩发言与奇思妙想。她常常一脸兴奋地谈起某个学生的发言或是作文片段夸赞道:“说的多好啊!”比起自己如何讲,吴老师总是更注重学生如何思考和表达,这其实是我们很多年轻教师难以做到的,也是导致学生文学素养欠缺,语文发展后劲不足的一大原因。还有,当我准备青年教师评优课的时候,在高二下半学期课时如此紧张的情况下,她把自己的两个班的课全部拿出来给我上。尽管我的准备不足上的很差,她也完全没有给我压力,还足足听了我三遍的试上,不断地鼓励我,给我建议帮我磨课,寻找凸显课堂的亮点。再如,课前的备课、学生预复习方式、作业的灵活安排与布置、课后补偿教学与个性化辅导,甚至如何抓默写,如何应对课堂的突发状况,怎样巧妙处理问题学生,如何参与学生活动等等,现在想来,在教育教学中可能出现的一切细小问题,吴老师都曾亲身示范并与我看似闲聊般的讨论过。她对我在教育教学上的指导和影响是潜移默化的,就像她教育学生时的春风化雨,润物细无声。只是,这其中的许多的内容,我恐怕要穷尽自己的教师生涯才能够体会和领悟。
工作几年和吴红霞老师的相处中,我看到了一个优秀语文老师的许多面。感冒时发着烧喉咙肿痛或是高血压头晕眼花仍然坚持着上完课的她,大课间总是找学生谈心、背书、分析作文的她,学生遭遇挫折时第一个给予温暖和鼓励的她,在课堂上把学生逗笑的她,和学生们讨论爱讨论美讲着生活中那些有趣的点滴的她,变着法儿特别会表扬学生给学生积极评价的她,穿得端庄美丽明艳动人走进课堂引起学生们惊叹的她,最后一节课上学生们朗诵自己为她写的诗而泪光闪烁的她……现在我很能明白,为什么吴红霞老师会有一个那样优秀的儿子。因为在吴红霞老师的生活中,对于孩子,对于身边的每一个人,处处体现的是修养,是品味,是得体的待人接物。而这些都是语文,都是教育的一部分。我庆幸能够在她的身边,亦师亦友,如沐春风。
三尺讲台用心铸 俯首甘为孺子牛——记我心中的丁瑛老师
(解长霞)
“学高为师,身正为范”是著名教育家陶行知的一句名言:身正才能为人师为人范。它说明了教师除了要有扎实的专业知识、较高的文化水准外,更重要的是要有良好的道德素质。他们心系学生,他们情倾讲坛,他们牺牲自我换来同事的不断发展、学生的茁壮成长。常州一中语文组长丁瑛就是这样一位老师。初见丁老师,一头短发,一脸的笑容,就感觉她是一位和蔼可亲、灵活干练、感情真挚的老师。等到进入她的课堂,敬佩之情更是油然而生。你会发现她是一位用很多方法让学生感受到语文的魅力、学习的乐趣和人生的情怀的老师。
美酒有醇香,个性也有馨香,教师的个性不是靠讲出来的,而是靠内心世界的丰富、文化底蕴的提升、人格素养的完善而体现的。虽然看不到,讲不出,却能时时刻刻感受到她的馨香。
她是我的榜样
孔子曰:“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教师需要从自我做起,率先垂范,作出表率,只有这样,才能保证教书育人的实效,学生才会“亲其师,信其道”,进而“乐其道”;同事才能信其言,进而效其行。 丁老师每天七点前到办公室,下午很晚才回去,带头遵守作息时间。每次考试批卷,她总是批得最多的一个,没有任何怨言。办公室打扫卫生,她也是做得最勤快的一个,大家有目共睹。生活中为了节省时间,提高效率,她的动作一直很快,就连去菜市场买菜也是在出发前就统筹好一天的饮食安排,到了看好就买,买好就走,从不耽搁。早上和中午常常把饭预约好就去工作。即使有事外出,她也总把学生的作业、教材、教案等放到一个包里,时刻带在身边。只要有点空闲就不忘批作业、读书或备课。她既是我们语文组的副组长,又是高二备课组长,还要照顾正读高中的学业繁忙的女儿,但她始终没有抱怨过,推卸过自己的责任,更没有对自己的工作有所打折。这正和我们完校长说过的一句话“用力你只能及格,用心你才能优秀”不谋而合。担任校长办公室主任的陈宝祥老师也说:“她给人的感觉是直爽、正派、有个性、敢担当、始终充满激情的热心人”。对待工作一丝不苟,严格要求;对待同事宽容大方,关怀备至。丁老师是我工作的榜样,做人的目标。
她是我的老师
教师不仅应有良好的道德素质,还要有扎实的专业知识,较高的文化水准,过硬的教学本领,才能让学生更好的获得知识和能力。丁老师在教学方面对自己要求很高,唯恐耽误了学生。每次考试她总是要自己先做一遍,摸清试卷的特点,然后再组织讲解;每次上课无论已经上了多少遍,她都当第一次去备课;每一次批作业,她都能重点突出,评价得当。丁老师上课很有激情,哪怕是让学生读一段话、一篇文章,都能设计出各式各样的模式……所以每一次去听课都有新的收获。记得有一次去听丁老师的试卷讲评课让我大开眼界。一般讲评试卷就针对错误率较高的题目仔细讲透并让学生订正就完了。可是,丁老师不仅讲评有针对性,而且还能花样翻新,有条不紊:字音字形成语用多媒体投影详细的解释,用红黑两种不同的颜色,一目了然;病句在举的例子中说明“典型结构”和“修改意见”;文言文把重要词语、句式都用两种颜色呈现出来;诗歌鉴赏和阅读也都用心良苦的在多媒体上详尽的将解题方法和思路展现出来。不但信息量很大,而且让学生视听结合,记忆深刻。担任校长办公室副主任的高东梅老师也说:“她是实干家,作为老师,对自己的课堂要求很高,认真对待每一节课,还很会调节学生的心理;作为备课组长,有大局意识,任何事情都抢着做,井井有条。作为母亲,是极其称职的。其实可以用几个词语形容:用心,体谅,有方法。”丁老师既要照顾好上高中的女儿,还要做好教学科研工作,她没有因为繁忙而任意放弃过任何学习提高的机会。每次外出学习她都认真听课,详细地记下内容,积极参加各项科研,还能于百忙之中抽出时间研究心理学,并获得二级心理咨询师资格证书。丁老师不是我的师傅,但她却能毫不保留的指导我,鼓励我,让我不断进步。在我心中她早已是我工作和生活上的良师。
她是我的朋友
著名作家冰心说:“人生的道路,到底是平坦的少,崎岖的多。在平坦的路上,携手同行的时候,周围有温暖的春风,头上有明净的秋月。我们的心要充分享受这美好的景色。在坎坷的路上,扶掖而行的时候,要坚忍地咽下各自的冤抑和痛苦,在荆棘遍地的路上,互慰互勉,相濡以沫。”丁瑛老师对谁都有很好的照顾,她把热情带给了周围所有的人。没有因为有竞争,就有所保留。在工作、生活中,她有对老教师的体谅,因为老教师身体不好;有对年轻老师的关照,因为年轻老师还有很多杂事去做。记得我上公开课《伶官传序》时,因想不出恰当的组织方式和课堂亮点而着急时,丁老师毫无保留地提供自己的建议,让我心中豁然开朗,保证了公开课的顺利进行。课后研讨的时候,丁老师从基础知识的讲解,到课堂问题的设计与追问,学生的课堂反映和生成等环节给予我既中肯又充满激励的肯定。她还建议大家要多去听我们年轻老师的课,向我们学习。丁老师的肯定、鼓励和期望,让我在课堂上有了更多的自信。丁老师一直默默的关注我,在我愿意和她敞开心扉时,她牺牲下班为女儿做饭的时间,和我坐在一起聊我们的工作、生活。丁老师为了激励我,她毫不隐瞒地把自己当年工作中经历的委屈、挫折和生活的诸多不易,一股脑全都说给我听。她用她自己的人生经历来告诉我,人生不如意事,常十之八九,要常想一二。她还鼓励我说,你们是赶上了好时候,要全力以赴,相信自己,只要埋头尽自己最大的努力做就一定会越来越好的。丁老师工作时是一位良师,生活中又是一位益友。她像一位大姐姐一样关心着我,让我感到言语的温度、生活的美好。正如特级教师魏书生曾说过:“人的一生发展犹如一部精彩的多幕剧,有低谷也有高潮。当处在低谷期时,关键要自珍、自重、自持,真正做到‘不怨、不怒、不卑’”。丁老师用行动诠释着这句话的内涵,是我人生的导师,是我最亲爱的朋友。同一办公室的朱礼金老师也说:“她爱工作,有思想、有方法;爱学生,不仅是学生知识的导师,更是学生心灵的导师;爱同事,怜惜老教师,关心年轻教师,毫不保留贡献自己的经验。跟着她是一种幸福。”的确,跟着丁老师是一种幸福。忘不了过新年时,她为我们一家三口精心准备的一顿午餐;忘不了在备课组活动的路上给我儿子买的牛奶和蛋挞;忘不了不知道多少次的同事聚会的热情相待。丁老师,您的尊重和关爱将铭记我心。
有人说,没有“成佛”的心,是做不好教育的。我想,做教育要有教学过硬之心、率先垂范之心,更要有一颗尊重关爱他人的心吧!教育是一份需要用良心来做的事业,三尺讲台用心铸,俯首甘为孺子牛,我们的丁老师没有说,但是她用心做到了,有心无痕,高尚的师德和个性也就体现在这里吧。
逝去的闲情归于心——我眼中的毕晓敏老师
(叶 洁)
说来好笑,第一次听说毕老师的名字时,不自觉地就想起了毕淑敏,名字只有一字之差。不过真正了解毕老师其人,惊觉当初无心的联想竟是不无道理,和那位温情恬淡的女作家一样,毕老师对工作抱持着的那份细腻、智慧和热爱,对生活坚守着的质朴、温存和真诚,能让她身边的每一个人,那被工作抑或学习麻痹了好久的神经,重新恢复了对生活的感知。
就像毕老师精心照料过的那株兰花一样,并不浓郁,也不明艳,著意闻时不肯香,然而无心之时,却能为你推开平淡,嗅到心灵深处的那缕幽香。
“我们要有尊严地活着”,这是毕老师常说的话。所以虽然工作繁忙,但是毕老师依旧带领大家抽出时间,装扮语文办公室,改善办公室环境。几株养眼的绿色植物,两排可爱的卡通贴纸,一尺淡雅清新的桌布,原本让学生望而生畏的语文办公室变得温馨闲适,学生在提及语文时,想到的不是枯燥的文言字词;在来到语文办公室时,感受到的不是默写不过关的恐惧和无奈,有学生没事儿就跑到办公室来:“我就是想来看看。”师生的距离在不知不觉中被拉近。在这时候才深刻地体会到,情怀比威吓要有用的多,这是毕老师的智慧。
高二时有幸成了毕老师的徒弟,在开学第一天我有点忐忑地问毕老师,是否能去听她的课的时候,毕老师告诉我随时都可以,不需要提前跟她招呼。这是一种无私,也是一种自信。没有一泻千里式的知识点的灌输,站在讲台上的毕晓敏老师永远都是温婉沉静的。她会专注地看着学生的眼睛,认真思考每一个学生提出的哪怕是略显幼稚的问题,给出自己的回答。毕老师的课语速从来不快,字字珠玑,环环相扣,逻辑清晰,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舒服”,是大部分听过毕老师的课的人给出的评价,再贴切不过。
教育绝不是把学生变成刷题的机器,所以毕老师带领语文组的大家,组织了汉字听写大会、话剧节等很多活动。老师的工作,尤其是语文老师的工作其实是繁忙无比的,毕老师也不例外,其实兼任教改班语文老师和备课组长的她要承担比很多老师多得多的工作和责任。这些活动无疑增加了繁重的工作量,那段时间,一直云淡风轻的毕老师也常忙得脚不点地。然而,她把那份闲情带给了学生,让被小高考压得喘不过气的学生久违地露出了真心的笑颜。相信正是由于这种对于学生真正意义上的成长的关心,每年寒暑假,回来看毕老师的往届生都是络绎不绝,有些已经毕业将近十年了,还是要回来和这位昔日的恩师聊聊近况。桃李不言,下自成蹊,差不多就是这样了吧。
时间是无限的,时间也是有限的,在学校里,所有人都已经习惯了处在时间的旋涡里,控制时间或者被时间控制,你推我搡地向前奔跑,无论于老师还是学生,“闲”都成了奢侈品。毕老师却能在汲汲中依旧保持一份闲情。这份闲情并不是一种状态而是一种心境,是混沌中的领悟,是矛盾中的释然,是奔波后的感念,是心底冉冉升起的那轮明月。
愿我们都有自己的那轮明月,就像毕老师那样。
教学新秀,创新楷模——记顾鑫浩老师的语文教学创新
(丁 瑛)
面对不断变化的教育情境,作为才工作了五年的年轻老师,顾老师在遵守教育规律,借鉴教育经验同时,能勇于创新,敢于尝试。工作伊始,顾老师就展现出与众不同的一面。他与时俱进,通过教育理念、教育手段的不断创新,来解决教育教学过程中的新问题。下面,从四个方面谈谈他的教学创新。
1.打通教材与考试
语文教学中顾老师一直有一个困惑。就是教材的归教材,考试的归考试,两者看似没有关联。带来的不良后果就是,不少学生只看重考试而不看教材。殊不知,只有认真学习教材,才能掌握考试必备的基础知识和阅读能力。因此,他和备课组相关老师一道,对照考试说明,梳理必修1-5教材中的字音字形成语,整理成学案,印发给学生。同时,按照教材中的主题,对试卷中出现的文学类文本阅读进行归类,配合教材课文精讲。按照备课组要求,根据教材进度,按照学情,自主命题考试。教到哪里考到哪里。有序推进名著阅读,将名著阅读与教材中的小说配合讲授。
2.打通不同模块间的知识传授方法
有专家指出,语文日常教学存在一个错位问题。在讲解文言文的时候过分关注逐字逐句的翻译,而缺少文本分析。在讲解现代文的时候,过分依赖文学理论的批评术语,而缺少逐字逐句的体会。在讲解诗歌时,过分强调理性分析而忽略感性体会。因此,顾老师尝试用讲授现代文的方法讲授文言文,用讲授文言文的方法讲授现代文。在小说阅读中采用诗歌讲授时的朗读法。在高一诗歌练习讲解时侧重情感感悟,在高二诗歌练习讲解时侧重手法。在现代文授课时融入作文教学,进行名家作品的片段仿写。将诗歌教学与散文教学融合,侧重意境营造和抒情手法的训练。
3.打通教学与科研
语文教学因为其文本的复杂性,往往导致语文老师现有的语文知识不足以解释一些文本带来的问题,也妨碍了我们从深层次去解读一些非文学类文本。同时,在日常的教育教学中,语文老师写的教研论文往往和实际的课堂教学的衔接不自然,出现“教归教,写归写”的情况。在文本解读上,顾老师尝试利用哲学、逻辑学、人类学、心理学、政治学、历史学等人类学科研究成果解读文本。尝试借鉴西方学习理论和教学法开展课堂教学。在教学上,我运用教研论文所提到的“图式教学法”研究成果开展作文教学。在课堂教学渗透教研活动获得的方法和理念。
4.打通生活与课堂
新课标要求语文教学注重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语文教学不仅仅是知识的机械传递,更应该关注学生人格的养成,人性的生长。语文教学不能仅仅局限在教材上,还要放开眼量,增加语文活动。学生的语文能力的提升往往伴随着学生心智的成熟和实践能力的提升。因此,从某种角度上说,学生语文能力的培养,“功夫在诗外”。顾老师尝试在校本课程、学生社会活动、艺术节活动中渗透语文教学。利用课堂组织开展演讲、诗歌朗诵、辩论赛、读书交流、话剧表演、电影欣赏等活动。向学生介绍微信阅读平台,如“青阅读”“为你读诗”“北大博雅好书”“不止读书”等。在教室组织读书角,在世界读书日组织赠书活动。将阅读纳入班级文化建设中。配合学校开展的暑期研学活动,引导学生到浙江、安徽、陕西等地寻找文化遗迹,开拓视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