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10月开始,高一年级的图书漂流就启动了。每位同学把自己觉得最好的5本藏书参加班级的图书漂流,多多益善。也就是说,每位同学在10步之内有近300本书籍触手可及。
借阅极其简单,只要在每本书的书卡上写上自己的名字和借阅日期即可,书卡是随书走的,读完写好归还日期。班级也有一份借书记录存档,找时间在自己的专页填上书名和借还日期。期末会根据记录评出读书之星。
与其他借阅不同,读完一本书,同学们要夹张纸条写上读后感留给以后的借阅者,互相切磋,有话则长无话则短,完全取决于你的情感和认识。
各班还有图书管理员,主要负责整理排放书籍。图书主要在本班漂流,别班同学若要借阅做好同样的手续就可以了。当然,漂流本身以信任和分享为宗旨。
而关于图书漂流活动,高一语文组的老师们却认为:关怀阅读,是一种责任。漂流只是一个时尚的名词,其根本意义就是为同学们提供更便捷更有效更经典的阅读资源。
阅读启迪智慧,阅读充实人生,阅读让人包容和平淡,阅读让人明理和幸福!
作者:石瑛
漂流感受
落雨了,窗外淅沥成小塘,窗里闷头是题海,如何不觉一刻躁郁?此刻虽无香茗在手,然能够有本好书在手,总也算不辜负良辰美景。于是“疾步赶赴”教室后方的一排书香长卷,或三两好友私语一番,而后眼神并着手指轻盈掠过各式突起的书脊,蓦地眼里便放出亮光来,急急抽出,等不及回到座位,直把书页翻得哗哗不止。于是,就从这一刻开始,抛开小塘,抛开题海——跟着梭罗在瓦尔登湖边散散步也是极好的。那一边方才沉浸于沈从文的湘西,这边儿已经游了趟世界;方才忙着品林清玄的清欢一刻,现在就捧了沉甸甸的鲁迅来;还想在奇妙的数学里遨游几趟,已经被名著晃到了眼。拾掇着自己的几分钟光阴,早已欣赏美景,背上行囊,玩味理趣,畅游时光,经历战场,懂得信仰——书在路上,谁说心又不在路上呢?
陈烨
书本即是天堂
读书,在于传递感受。
班里的图书角,成了我下课最常去的地方。长长的一排图书,时常会慢慢地从头走到尾,即使两手空空,内心的满足感却在膨胀,这大概是书的特殊功效吧。
我喜欢散文,乏于长长的小说以及没有内涵的娱乐类书籍。思索良久,终于选择了史铁生的《我与地坛》。我并不了解他,起初是被这本书的名字所吸引。翻开扉页,便被长短的标题所吸引,这些都是他宝贵而失望的回忆。我从书中了解到,史铁生是残疾人,他的文字中带有对残疾的不满和倔性,他与地坛发生的一系列故事使我动情。包括其中的孩子、老人和他可怜的母亲。我这个人并没有耐性,然而读书却渐渐使得我安静,使我思考得更多。我逐渐像是走进了他残缺而有丰富的人生。
闲暇之余,翻开手头的一本借阅书,读一读作者的心事。虽然现在我经历的还不多,还在人生的起点。然而,作者教会我的许多道理,却将使我受益,淡然平实的文字蕴涵着强大的精神力量。
书,是心灵之友。无聊时,只有她愿意陪你,无助时,她会向你伸出手。一次次经过图书角,我都会深情凝望,那里有我生活的闪光。纵然,生活的压力、痛苦使你感到神伤,然而有了书本,一切烦恼都可暂时抛到脑后。书本即是天堂,一个放飞心灵的地方。
胥佳宁
悦 读
不知从何何时起,喜欢徘徊在教室后面的书柜旁,不为别的,只是喜欢一排书整整齐齐摆放的样子。更留恋于书籍带给我的美的享受。
每至课间,或是午饭过后,时常有同学站在书柜边,或是慢慢挑选,或是低声谈论着某本书。清晨熹微的阳光透过窗外的树林洒进些许光辉,照着正读书的同学,这景象既温暖又饱含诗意,突然发现,手捧书本,专注看书是校园中最美的姿态。
我是“红迷”,无意中发现了眉岱灰的《枉入红尘若许年》,这本书是讲红楼的,书名听上去便是一阕好词。书中解读了大观园中各人的命运与判词,语言清新秀丽,略带伤感,我仿佛也看见了一位极富才情的女子,在秋天的纸窗前,红烛惨淡,写下这一篇篇漂亮的文章,或许眼中还留有辛酸泪吧。《红楼梦》中实在有太多的秘密。这也许是它经久不衰的原因之一吧。令人不得不佩服曹雪芹的草蛇灰线,不得不对其中的人物爱恨交加。喜欢在课间或是睡前翻翻这本书,它将我从紧张的学习中拉进繁华似锦的大观园,总可以给我心灵上的放松和精神上的慰藉。
突然想起余秋雨先生的一句话:“当衣冠博带早已零落成泥之后,一支鹅毛笔偶尔涂写的诗文,竟能镌刻山河,雕镂人心,永不患漫。”文字的力量是无穷的,也是无法度量的;徜徉在文字之中,有时真觉得,它是上天赐予人类的一笔极为宝贵的财富。
杨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