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7月2日,由市教育局主办的第三届常州市高中生辩论赛在常州市委党校隆重举行,我校高二4位同学(高二2班王者、桂家俊;高二10班谢喜、张辰婧)代表学校参加了此次辩论赛。此次辩论赛历时两天半,我校参赛选手通过小组赛和淘汰赛最终闯入四强。
小组赛和淘汰赛辩题为“合作与竞争哪一个更能使文明进步”,我们在比赛过程中既抽到了正方,也抽到了反方。这无疑给准备带来了相当大的难度和工作量,在短暂的时间里,同学们做好充分准备,以不变应万变。在首场小组赛中,我们以微弱差距输给了对方,但是这并没有打击我们4位选手的信心,他们没有气馁,而是认真查找原因,学习对方辩手的优点,并向有经验的辩论学长汲取经验。在接下来的比赛里,他们越长越勇,评委这样评价我们的选手:“在这几场的比赛中,我们看到了一中同学的成长与进步,真的很高兴看到你们能这样热爱辩论,如此认真地学习!”
半决赛的辩题是“善行和善心哪个是真善”,在之前毫无准备的情况下,选手们凭借自己的学识迅速准备,最终获得了本届辩论赛季军,这份荣誉是同学们通过一场又一场艰难的比赛得来的,凝聚了老师和同学的汗水和智慧。
通过参加此次辩论赛,同学们获得的不仅仅是辩论的经验,更可贵的是他们收获了友谊。
辩论赛是求胜还是求真,对于这个问题,人们向来各执己见。于我而言,倒不如把“赛”字去掉,只享受“辩论”中思维的火花。
头一个辩题是:竞争与合作,何者更有利于文明的进步。这一辩题初看很无厘头,因为在当代社会,人们早已意识到竞争与合作是相辅相成,无法割裂的。然而作为辩论题目,它却硬生生将两者分开,要你评出孰优孰劣来。
我方在第一场比赛打“竞争”时提到:竞争有利于个体才能的发挥,是国家政治经济进步的原动力,也更有利于竞争主体把握发展的方向。由于准备不足,这样的思想实际上还不很成熟。
而随着比赛的推进,我方四个辩手对辩题的了解也越来越深入。在打“合作”时,我们找出了对方的许多漏洞。首先,人们不断进取的原动力,其实是提高竞争力(也就是提高文明程度),而不是直接为了竞争。竞争力才是进取与竞争间的桥梁,割裂桥梁看结果本身就不合理。而提高竞争力的途径,既可以是合作也可以是竞争,应该比较手段而不是目的。其次,不能将达尔文的“优胜劣汰”直接搬用到社会中。社会达尔文主义本身是不科学的。“优胜劣汰”的大前提是:机会平等,规则一致。而人类社会并不符合这样的前提。最后,竞争具有盲目性,反而不利于提高效率、优化资源配置。
如果说,平时人们对于“竞争与合作”的思考仅仅停留在“掘地三尺”之后跳出坑,到地面上得出两者都不可缺的结论。那么,辩论赛就是让你分别在“竞争”和“合作”两方面“掘地三十尺”,然后在底下将两者打通。
感谢其他三位辩手的尽心尽力,感谢老师的支持,感谢对手对于真理的追求。也希望,今后的我们可以向冠军队伍省中学习:让逻辑更加严密,让思维更加灵敏。
高三(10)班 张辰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