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站在栏杆旁,对着眼前按下了拍摄键。照片上,右侧是南京大行宫,高楼林立,车水马龙的路口;左侧则是古色古香一抹绿的古典游廊。
在江宁织造博物馆的园林之中,博物馆的设计者吴良镛先生采用了独特的“核桃模式”,在将现代建筑立面与传统建筑群围合庭院融汇在一起,核桃模式出自明代魏学洢的《核舟记》,在仅有核桃般大小的雕刻中,刻画了宋代苏东坡等三人赤壁之游的艺术世界,而这里有如现代洗练的外壳之下,透过它的裂缝,看到那年明月非同凡响的世界。
山龙藻火,一代昭度
这是个历史世界。
这里曾是江宁织造的旧址,云锦织造源远流长,追溯三国时期,北方技术匠人的南迁,给南方带来了先进的生产技术,使南方的丝织得到了发展,东晋末年,秦淮河畔设置了锦属,元代步入辉煌,至二十世纪初期,洋货入侵,政治动荡与战乱,云锦织造逐渐衰微,建国后,各方重视保护下,重焕青春。
记忆最深的,便是一块棕黄泛着金色的锦布,它叫做“纳石失金锦”,这是一块残缺的锦布,但抵挡不了它雍容华贵的气质,虽然是织金的,色泽却不张扬,含蓄仿佛蕴含深意,这仿自波斯金锦,是云锦业用金织物的源头。
一抹繁华,一代风流
这是个艺术世界。
旗袍馆的旗袍让人流连忘返,朱唇翠袖,玉肌春瘦,正是《金陵十三钗》中身着旗袍的秦淮女子所体现的美,所展现的旗袍时尚不张扬,摩登而不花哨,则又是一层艺术美。
厅中进口处设立了一个换衣镜,也颇为有趣,人站在面前,你身着旗袍的样子便呈现出来,还可以拍照留念。倒是一个小男孩,大约一二年级的样子,觉得有趣,又想玩玩,无奈身高不够,变在旁边当起了一个充满激情的看客。每当别人换一件,就大喊好玩,又拉着他妈妈来试试,我拍完照六年后,打开了相册,在我之前的是一位老年人,身着翠绿旗袍,那一瞬间,仿佛回到青春时代,容颜焕发。
我想,这种艺术,无关年龄。岁月淘洗,无论你是小孩,还是青年、老人,那种艺术带来的美是印刻在灵魂上的永恒。
太虚幻境,山水盆景
这是个建筑世界。
这是著名建筑学专家吴良镛设计的,那么,一切的设计,规划精妙之处,不必细说,就那大名鼎鼎的三个字,便全述尽了。
我所关注的,建筑是人类意志的体现,理性的化身,在现代高楼林立的借口,地下地铁进出口处,有如城市中的山水盆景,令人惊讶。
想起另一位建筑大师王澎的采访,他说,中国当代对城市化的过分强调,已经让人与自然隔得太远了,反而要想农村学习,中国文化的基础是在乡村。
重返自然之道,人做的任何意见事情第一位首先是自然,之后才是其余事情,两位建筑大师的观点竟不谋而合。
孔子曰:“礼失求诸野。”就如我遇见此景会感慨,千千万万个人页同样会感慨,这正是普通人的意识在庞大的现代框架下的觉醒之处。
壮丽与幸福,一如三岛由纪夫看到的玛雅废墟,一如我所触摸到的馆内的敞开式古典园林。
这次游学,虽然在南京,算不上远行,也谈不上什么灵魂的颤栗,也许,这只是掀开生活的石板,让你看看你所处生活的另一面,从核桃中看世界,我受益匪浅。
——高二(13)班 程丹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