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爱的老师们,同学们大家好:
在治学的道路上,王国维先生提出了人生的三种境界:“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此第一境界。“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此第二境界。“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此第三种境界。也就是说治学会经历苦闷彷徨、刻苦钻研、豁然开朗这几个阶段。
从这三个境界的变化中,我们可以清楚地发现,在学习的方法、技巧量变的同时,更重要的是心灵的质变,也就是学习心态的改变。期中考试即将来临,我们应该如何迎接这一挑战呢?拥有消极心态的同学,可能会由于一时的犹豫,一时的紧张而感到进退维谷;而拥有积极心态的同学,则可以如鱼得水,游刃有余。
汪国真在《祝愿》当中写到:“我的朋友/愿你/静似青山/动若波澜。”我一直很欣赏这句话,它揭示出的,不仅是一种人生的态度,单对我们学生来说,也是一种良好的学习和考试的状态。
以语文考试的阅读和作文为例,它们占据了语文考试的半壁江山。在阅读或者动笔前,如果没有一个“静似青山”的心态,急忙动笔,写到最后发现无法修改,真是后悔也来不及。
再说数学考试,被难题和关卡打乱阵脚是同学们考试中常见的问题,这时就要运用“动若波澜”的心态,暂时越过这一道关卡,当思维的发散性渐渐被打开,当一缕缕思维的波澜渐渐“化小流而成江海”,即使是难题,也会迎刃而解。
其余的如英语,理化的考试,也是如此。
但是从根本上来说,一个好的心态,应该在平时以习惯的形式把它养成。
在每次做理科训练的时候,一个良好的限时、高效的做题习惯会在考试的时候帮你大忙。如果还能做到每天同步地整理自己的错题,反思自己每门科目的缺陷,那一定能在提高速度的同时,帮助我们提高正确率,达到“会做就不会出错”的境界。
文科就更要注重平时的积累,每一次小小的哲思,每一次生活的感悟,都对考试作文有很大的帮助,老师曾经说过:“在考场上,作文是很难当场挥笔立就的,而是将平时积累的素材进行合理的改动而呈现的。”这听起来也许不是那么光彩华丽,但是却十分实用。
离期中考试还有一个星期的时间,相信无需我的提醒,同学们也会在接下来的一周中向老师积极提问,制定好复习计划,并按照计划将自己的遗漏之处尽快弥补完善。
希望同学们能够在接下来的期中考试,甚至今后的所有考试中,“静似青山,动若波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