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国际理解>>工作成效

美国基础教育课程给我们的启示

来源: 录入者: 发表于: 点击:

 

美国基础教育课程给我们的启示
香港宝宝典资料大全 李万龙
今年暑假校科级干部培训的主题是“教育国际化”。在高中课程改革十年之际,以这样主题来培训很有意义,能够促使我们从国际的视野来审视我们的改革之路,寻找课程改革的经验与不足,让我们找到课程改革再出发的动力与路径。
培训结束后,我在亚马逊买了七本关于美国基础教育课程和教学的书籍,作者中既有赴美国考察的小学校长,如山东烟台的曹瑞敏,到美国做访问学者的名师,如山东省章丘四中的地理特级老师王晶华,也有现在正在美国任教的教师,如毕业于中山大学,现任教于美国加州旧金山公立林肯高中的方帆,还有具有教育学背景现在仍在美国大学任教的黄全愈,以及黄全愈的儿子黄矿岩,他5岁随父到美国,学历丰富多彩,从幼儿园到研究生院,先后读过八所美国学校。通过对这些书籍的阅读,结合2012年在加拿大的实地考察(美加的教育有许多相似之处),我对美国的基础教育课程有了一定的了解。尽管在PISA考试中美国学生的成绩都并不理想,但我们绝不能沾沾自喜。美国作为全球综合国力和创新能力最强的国家,他们的基础教育决不像我们想象的那么差,而是有许多地方值得我们借鉴、学习的。本文主要从课程方面来谈谈中美基础教育的差异,并结合学校的实际情况,谈谈美国基础教育课程给我们课程改革的启示及我们今后的一些打算。
一、中美基础教育课程的主要差异
    中美的基础教育课程从人才观到课程传统与文化,从课程的内容与难度到课程的实施,从教师的入职到经费的来源和使用等都存在着巨大的差异,本文主要从课程内容与实施两方面来比较中美基础教育的差异。
1、美国的基础教育课程对体育、艺术、阅读的重视程度远远高过我们。
“我问他们:‘什么是基础教育的核心?’老师们排第一的是身心健康,排第二位的是创新性和批判性思维等思维品质,排第三位的是生存能力、适应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第四位才是知识。”美国人一般要工作37年才可以退休,许多美国人七八十岁还可以进行跳伞、游泳等比较剧烈的运动,这和美国人重视体育,注重锻炼有相当大的关系。不仅如此,美国人常说,“民主素质是在学校的球赛场上训练出来的,应该让每个小孩子都热爱体育:热爱篮球、热爱足球、热爱……因为这样,不仅可以让孩子学会通过拼博收获成功,更让孩子从小就可以开始学习如何接受人生的失败,让孩子能够输得起,输得漂亮。”
“体育运动带给孩子健康和快乐,让孩子学会合作,了解自己的性格,锻炼自己的毅力,学习如何从失败走向胜利。‘训练场上的奔跑可以释放压力、树立信心,使人学会坚持,学会拼博,这些是在教室里体会不到的。’”
在美国,“下午两点半放学后,学生都是以参加体育活动为主。春天来了,草坪上、球场上到处是锻炼的学生,埋头写作业的人很少。”体育成绩好的学生是学校里的明星,大多数学生都有自己喜爱的运动项目,这些项目很可能成为他毕业后、工作时都会经常参加的体育项目。
美国中小学的体育活动多是按项目进行的技术含量较高的活动,而不是像我们的集体活动,如做广播操等。因此,美国的学生在中小学阶段就学到了某一项或几项运动的基本技能,培养起对某项运动或几项运动的兴趣,并成为他们终身参与的体育项目。而我们的体育活动,如大课间的做操,基本上没有什么运动量,跑操使学生暂时得到了锻炼,但多是强迫,没有培养起学生对某项专业体育运动的兴趣,许多人大学毕业工作后就很少参与体育运动了。
美国中小学对艺术的重视表现在其课程设置上,小学与艺术相关的是音乐和美术两科,美术被直接命名为艺术。音乐在常规课程之外建有乐队,以长笛和其他乐器为主,由音乐教师在课余时间进行规范的专业性训练。中学有专门的乐队和合唱课程,这些课程是建立在丰富的课程资源基础上的,音乐与艺术教室器材配备齐全。尤其是艺术教室,学生画室之外又有美术器材、用品室,学生所有画具、颜料、纸张皆从中拿取,资源堆叠至屋顶。材料丰富,取之不尽,创作也就随心所欲了。对艺术教育的重视还表现在对学生作业的展示上,每一所学校都是一个学生作品的天然展厅,处处都是作品,时时都在更新。还表现在其教师素养上,艺术类教师专业素养极高,他们是舞台上集创作与演出于一身的主角。另外,美国中小学的每一门课程都与艺术相关,比如阅读时要求学生记笔记,一面是文字,一面是自己的画作;历史、科学等课程中都要求学生自己制作作品,这些作品都有美学的要求,许多作品都是图文并茂的。
美国的中小学对阅读的重视超过我们的想象,教室里有许多本学科的图书,图书馆利用率高,学生对图书馆的使用技能比较熟练,学生在课堂上如果对课程内容已经比较熟悉的话,可以在课上自由阅读,教师一般不会干预。因此,对于美国的课程有“一英里宽,一英寸深”的说法,学生的广泛阅读开阔了视野,学生更加了解自己的兴趣所在,跨学科的研究综合能力也相对较强。
比如,雅丽斯维尔小学,“图书馆大约100平方米,用矮的书柜分隔成很多的空间,图书借阅处、纸质图书阅读处、电子阅览区。图书的排放也较随意,但却是在一定的规矩之下。学生的阅读更是在随意的状态下,没有老师在提什么要求或维持阅读的秩序,每个人都在各人选择的区域内很尽兴的读着。与书籍内容相关的各种图片、实物和学生的手工作品都摆放在书的缝隙里、书柜的顶面上,甚至就在地下堆放着,学生抬眼可看、触手可及。地图、地球仪、各国国旗也充斥着整个空间,各种引导阅读的提示语见缝插针般,在墙壁的空间里指导着学生”。
2、美国的基础教育课程的实施多是通过生成性教学来实现。
美国人基础教育受实用主义哲学和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的影响较大,他们认为知识不能直接告诉学生,只能由学生在真实地情境中,通过协作与对话自我建构。因此,美国中小学的课堂上很少老师讲授,不像我们上课前老师先做好一个演示文稿,上课的时候老师结合自己的经验,以适当的方法讲授给学生听,演示给学生看,让学生习得这些知识。在美国,教学活动最显著的特征之一是以项目为基础,学生从3、4年级就开始做项目。所谓项目,就是老师布置一个主题,通常这个主题跟刚刚学过的知识紧密相关,老师给学生提供丰富的资料、充足的时间、清晰的评分标准和时间表,让学生利用课堂或课后的时间,独立或合作完成对这个主题的研究,最后在班级里展示。很多情况下,学生做项目所需要的知识学生在做项目之前并没有学习,学生要通过自主学习获得一定的知识,并用这些知识来完成相关的项目。有时完成项目的难度较大,老师会将项目分解成一个个比较小的问题,但这些问题的答案不是唯一的。“这种学习方式不仅很好地培养了学生查阅资料、处理信息的能力,促进学生将所学知识和自我实践相结合,还给学生自学和创新提供了很大的空间,更重要的是,这样的学习方式照顾到了不同学生的学习水平和学习效果,这样获取的知识,学生不仅深刻理解,记忆也是最牢固的,可谓一举三得”。
项目作业“以准备展示为主,要求具体,以某周作业‘关于濒危物种的幻灯片制作及展示’为例:选择一种濒危动物做一个幻灯片展示,展示必须包括以下内容:(1)两张濒危动物图片。(2)濒危动物的学名和俗称。(3)列出它的食物和天敌并描述其栖息地。(4)该物种濒危的原因。(5)人们拯救该濒危物种的措施和行动。(6)资料来源:至少包含一本书和一个网站,注明你的图片和信息来源。记得做幻灯片时要用你自己的语言来传递信息。”
“美国的中小学课堂基本以互动、讨论为主,学生不提问,美国老师都不知道该怎么教。对于学生的观点和想法,老师不置可否,课堂活动多是体验性的,不深究,老师也不要学生背概念、记知识……”。
美国中小学不少科目内容浅显,不用机械记忆,也没有标准答案,而是通过做项目、游戏、动手制作、社会实践等让学生融入学习。丰富多彩的项目和明确有序的要求,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学生的思维方式、学习方式、做事方式,培养了学生的自信心、团队精神和规范意识。
在教育的过程中,美国教育尊重、欣赏、鼓励学生的独立思考和思想自由,强调批判意识和创新意识的养成。课堂总是围绕着开放性问题展开,没有标准答案,没有过多的干涉,没有太多对错的评判,哪怕有悖常理的观点也受到欣赏和尊重。我的视角、我的尝试、我的观点、我的思想……百花齐放,百家争鸣,培养了创造力,张扬了个性,促进了学生的形象思维、空间想象力、动手能力和创造力的发展。
美国的科学教育是在实验室中进行的,而许多学科教室本身就是实验室。“为了尊重、保护学生的好奇心,鼓励学生观察事物、提出问题,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美国教育非常重视‘动手做’。研究性学习是美国各个学科的共同学习方式,特别是科学教育。走进美国学校的实验室,老师会告诉你,这里的课没有现成的结论,都要靠实验做出来。‘结论就摆在那里,知道多少结论并不重要。我们需要知道结论是怎么来的,是不是真的正确。’有时实验效果不理想,一个实验甚至要持续好几周。精心准备实验设计,实验要求细致规范,实验过程认真条理,实验数据真实可靠,实验结果科学分析,研究报告展示一丝不苟,由此,我们得以窥见美国科学教育的全貌。在这种亲力亲为的自主探究实验中,学生的好奇心得到呵护,创新能力得到了培育”。
比如一堂美国的科学课是这样的:“刚开始,孩子们就自己来到一个透明的塑料箱体前,拿出了一盆盆绿色植物。这个塑料箱就放在教室的角落里,不起眼的地方,旁边是水槽,看来是为了方便给植物浇水的。仔细看这个箱子,透明的、方形、里面培养着棵棵绿植,它上方的灯一直亮着。这是为科学课准备的、学生自己种植的小植物,开着的灯也是植物生长的必要条件。回到座位上后,老师也没做什么要求,学生就各自忙开了。点数植物的叶片,用尺子测量植物叶子的长度,观看叶片上的脉络……学生间也偶有交流,内容也是关于植物长到什么样子的,然后就是在一个专门的本子上做着记录。我仔细看了一下他们记录的内容:叶的片数、长度,整株植物的长度。这是用具体的数据来说明植物生长的情况。这个专门的本子上记录数据的空间旁边是一个空的框,学生在那里用彩笔画下了植物长成的样子,并在下面用文字描述,这是又一种形式的植物生长情况描述。老师始终没说什么话,只是在学生中间走动、观看,偶尔做一下个别的指导。学生各自做着自己的事情,每个人都饶有兴致,一幅认真研究的样子。那个本子上很快就有了学生观察到的植物生长现状的记录,数字的、图画的、文字的,多角度、多方面的观察结果都进入了他们的记录中”。
3、美国社会为学校教育提供了更多的资源和机会,户外教育得到重视。
    “看视频是美国课堂教学最常用的方法,视频的清晰度和针对性令人惊叹!”
“史密斯指了指窗边的几个大盒子,那里面全是教学的光盘。她说国内有些大公司专门制作配套的教学网站和软件,学校会选择买某个公司的教学配套资源,这为课堂教学和教师备课提供了强有力的保障。……我问:‘这些资源可以从网上免费下载吗?’她说很少有免费的资源,学校要花钱买教学网站和光盘资源,这些都是很贵的。她把所用资源的,网址、用户名和密码告诉了我,并向我演示如何在网上学习,她说我在中国也可以享用这些资源。”
美国的生物老师在开学的时候都会收到一大批实验器材,一个汽车后备箱都装不下。
“他们认为书本的知识是死的,生活的知识才是活的。因此,上课不应该在课堂里面上,应该到生活中,在实践中学,每一样知识和技能都必须通过学校外边的实践才能学会”。美国许多博物馆、国家公园都免费向学生开放,并且配备专业人员对中小学生进行规范的指导,比如夏威夷火山公园的管理员都具有硕士以上学位。“每年,各州政府或是各所学校,利用政府开支或是校董会的支持或是来自家长的援助,都要组织全国每一个适龄学生进行这种行走式的课程,哪怕是居住在阿拉斯加、夏威夷,哪怕是乘坐飞机、轮船,也要让学生去进行现场的感受。而费城和华盛顿这两处写满历史的地方,就成为他们必须走进的‘历史课程’。老师组织得十分严密。每一处遗迹前细心地讲解,学生也记着笔记,拍着照片,满脸的严肃和认真。当然,更多的是看到历史印记时畅快的抒发和同伴间的交流,兴奋写在每个学生的脸上。游人都在给行进中的学生队伍让路,以此支持他们的这种学习。没有课本,没有教条,美国学生的课程设置就是这样以生活为蓝本,以事实为教材,以鲜活、真实的材料作为他们最基础的学习营养。历史的遗迹、历史的故事和人物、历史所承载的意义就这样摆在了学生的面前,让他们在观看中、在触摸中与历史共振。”
4、美国的基础教育课程对生活技能、职业规划十分重视。
摄影、设计、木工、厨艺、育婴、种植等课程以选修的形式进入常规课程体系,课程中动手成分之高,彰显了美国重视学生实践能力培养的教育要求。正如麻省理工学院“动手与动脑”校训所倡导的那样,美国教育把学生的动手能力作为一个评价学生学习能力的重要指标。生活正是在人们动手与动脑的过程中改变的,生活中需要什么,课程中就展示什么,这就是美国课程设置的原则。
“实用技术类有(太多了):金工、木工、机床、暗房、印刷、汽车维修、家政、建筑、银行、会计、商业文秘……体育除了普通的体育课外,还有专业课如各种球类、田径、跳水、体操、击剑……总之奥运有什么开什么就对了。另外还有健康类的如性教育、职业教育等。简单地说吧,美国的高中就跟中国的综合大学差不多,什么课都有,让学生选修就是了。”
比如护理课程,只要学生未来想从事与医学有关的工作,都会选这门课。在美国,高中生的选修是与未来的职业定向相连的,不像我们不管未来做什么高中阶段都学统一的课程。在护理课上有一种面对面的远程教育,两个注册护士与各学校选修护理课程的学生同时在线互动交流。“这次对话谈论的主题是关于护理领域的职业类别、相关课程和就业问题。学生不停地向大屏幕上的专家提问,从护理专业的职业训练、工作条件到今后的就业,他们竟然有那么多的问题和想法!”
甚至还有远程的病理尸检课,六个学校同时在线,现场直播2个多小时的尸检过程,“伴着戴橡胶手套的手和刀子嘶啦嘶啦地分开胸膜和腹膜的声音,五脏六腑被病理专家从死者身体里拽了出来。”随后是几名医生介绍他们的职业生涯、如何获得这份职业、日常工作情况等。
而我们中学所学的东西跟学生的兴趣及未来生活常常是脱节的,很多学生直到高三毕业报考大学时都不知道未来喜欢做什么、能做什么,更缺乏实际的成熟的专长,只凭分数、学校名气和专业名称等填报志愿。每年都有大学生因不满足自己所学的专业而退学复读。
二、美国基础教育课程与教学给我们的启示
1、继续保持对体育和艺术课程的足够重视。
    进一步增强课程的规范意识,决不允许随意减少体育和艺术课程的课时。大课间的时间要充分保障。大课间要在做操或跑操的基础上,加强对俱乐部活动的指导,提高俱乐部体育活动的技术水平。重视学生上肢力量的锻炼,添置锻炼上肢力量的器材,以俯卧撑、引体向上等比赛促进学生上肢力量的锻炼。强化对女生体育活动的指导,除不允许大课间回教室外,要开展适合女生的体育项目,如健美操、太极拳、瑜珈,甚至广场舞等,吸引女生的兴趣,培养女生终身进行体育锻炼的意识、习惯和能力。艺术课程要增加让学生进行创作的课时,配备必要的器材和设备,满足部分学生对创作,特别是对音乐创作的需要,通过班歌创作、班徽设计等比赛促进学生的艺术创作。进一步办好学校的民乐队、合唱队,争取成立铜管乐队。办好戏剧节和话剧节,让更多的学生参与艺术创作活动。
2、给学生更多的动手和实践的机会。
从培养学生面向21世纪技能的高度来认识学生的做事,让学生学习一些人生所必备的生活技能,如最基本的清洁卫生工作、烹调等。尽管现在还不具备在学校开设烹调等课程的条件,但可以充分利用家长资源和家庭资源,让家长协助学校完成相关的教育。比如在高一年级让学会学生整理家庭的卫生,学会扫地和拖地等,在高二年级让学生学会做4、5个中国菜,让家长与学生协作,从买菜到做成菜品,进行全程录像,不允许家长过多的指导,让学生自己来解决复杂问题,体验失败和成功,家长只在安全等必要的方便给予适当地帮助。高度重视理化生实验课程,每个学生在高中阶段必须要分别做10个理化生实验。加大户外课程的开发力度,特别是要统筹规划、组织好暑假的夏令营活动,借助社会力量和家长力量,在做好安全保障的前提下,开设十门以上的户外课程供学生选择,高一升高二的学生原则上都要参与一次这样的课程,增加学生接触大自然和社会的机会。
3、加大校本课程的开发力度。
进一步提高原有的20多门校本课程的质量,提供必要的教学资源。加大家长课程的开发力度,特别是与生涯规划相关的课程的开发力度,让学生有更多的机会了解、体验、认知相关职业,使学生在高中阶段就能基本确定自己可能从事的职业。在原生涯规划的基础上,加大职业体验教育的力度,在高一年级增加与各行业专业人员对话的机会,每学期力争开设两个专场,分别请5名左右的专业人员与学生对话。高二年级利用高一升高二的暑假,要求学生在家长的帮助下,深入到自己有意向的职业中进行更加深入的体验。苏霍姆林斯基说:“如果孩子到了十二三岁还没有自己的兴趣爱好的话,做老师的就要为他担忧,担心他将来成为一个对什么都不感兴趣、平平庸庸的人”一位留美状元写了一篇文章,题目就叫《别让专业误一生,成功者都在做感兴趣之事》,可见兴趣对于人生的意义。随着社会的进步,学生会有更有的机会从事自己喜欢的工作,如果在高中就找到自己的兴趣所在,找到自己中意的职业不是更好吗?
4、进一步加大对生成性教学探索的力度。
尽管高中课程改革已经十年,但我们的课堂上老师的讲授还是比较多,这一方面与中国传统的课程文化有关,也与落后的高考制度有关。在素质教育与升学的夹缝中我们不能无所作为,应该进一步加大生成性教学的探索力度,努力提高课堂教学的附加值。生成性教学就是以生成为主要价值取向的教学,它区别于预成性的教学。它是以学生为本的教学,是以学定教的教学,是互动、对话的教学。生成性教学具有参与性、开放性、非线性和创造性的特征。在生成性教学中老师是导演、主持人、引导性、组织者、帮助者,唯独不是知识的占有者、发布者。学生的学习是自主、合作与探究,是学习的真正主人,是知识的建构者和“创造者”。今后一阶段,我们将重点探索基于项目的生成性教学、基于导学案的生成性教学、基于微视频(颠倒课堂)的生成性教学。对于知识难度相对较低的内容,可以完全放手让学生进行自主探究,进行基于项目的生成性教学。如地理学科中的《水资源的合理利用》,让学生围绕一个实际生活中的案例,如2014年夏季河南干旱的问题进行项目学习。学生合作学习后,让学生展示,老师和其他同学提出质疑,进行对话和讨论。对于难度较大的教学内容,可以采用基于微视频、颠倒课堂的生成性教学。让学生课前对照微视频进行自主学习,课堂上先讨论学生在自主学习中遇到的问题,然后进行加深或拓展,主要采用对话的方式进行,然后进行运用知识的适当训练。高三复习课可以采用基于导学案的生成性教学,让学生先对照导学案进行自主学习,然后就共同的问题或老师提出的针对考试说明的问题进行讨论。总之,生成性教学,首先是给学生自主学习的机会,其次是围绕学生的问题展示教学,针对性强,第三是课堂采用对话的方式进行,对于学生学习能力和创造性思维的培养都具有重要的意义。
我们学习借鉴美国的基础教育,是学其所长。中美的基础教育各有所长,我们不能盲目的全面接受,因为两国的制度、文化存在着巨大的差异。同时,美国的基础教育也不是没有问题,如美国中小学生的数学基础相当差,各大学发现要为入学的新生开办越来越多的数学补习班。2003年加州教育部做了一个调查,发现全加州百分之八十的高中毕业生通过相当于八年级数学程度的“加州高中毕业考试”中的数学部分。在过去的20多年以来,美国学生数学能力在国际上始终处于下游。美国人已经认识到了这一点,正在改进。另外,东方教育的优点,如注重训练等,也在影响美国的基础教育,美国许多州现在正采用统一考试的方式试图促进教学质量的提高。想上名牌大学的美国学生的学业负担也是相当重的,毕竟没有人可以轻轻松松成功。2001年《不让一个儿童落后法》颁布以后,美国的中小学生也成了“活在考试地狱中”的学生了。一些与高校入学关系不大的,如木工、汽车维修等技能性课程的选科人数也越来越少。我们的高中课程改革说到底说是一场妥协,是训练向展示的妥协,是讲授向展示的妥协,是学术向生活的妥协,是效率向体验的妥协,是正确答案向争辩的妥协,是经典背诵向广泛阅读的妥协,是记忆工式向使用工具的妥协,是课堂学习向行走体验的妥协,……课程改革不是推倒生来,不是非此即彼!
 
 
 
附件:
    关闭窗口
    打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