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来英国的第二天,我们来到了 The oxford academy ,深深地体会到了他们上课的气氛,我的心中有说不出的紧张,有可能是第一次来到异国他乡和英国学生们一起上课吧。他们的生物课真的很有趣和我们平时上课的方式大不相同,他们注重动手实践,我的伙伴和我一起做了一张有意义的海报。最让我期待的是他们的体育课了,他们的体育活动丰富多彩,我也一样参与了他们。英国人还是像我们概念中的一样绅士,热情,他们能主动像我们say“hello”。晚上,我们漫步在牛津的大街小巷,英国的商店很早就关门了,可街上依然还是灯火辉煌。今天是在The oxford academy的最后一天了,希望能好好珍惜这一天,今天在课堂上真的好像融入了课堂中。下午我们中国学生向英国学生介绍中文并交他们怎样说中文和写中文,英国学生学的特别认真,仿佛中文深深地吸引了他们。今天还举行了party,英国学生展现他们的个人才艺,大家都积极参与,party变得更加有趣了。

在英国让我感受颇深的是他们上公车安静又有序,坐在公车上也让人感到无比的惬意。离开牛津,坐上大巴赶往了伦敦,牛津著名的景点,London eye, Tower bridge, Big Ben真是让我大饱眼福,与美国大都会,卢浮宫并称三大博物馆的大英博物馆,馆内陈列着各种国家的历史文物,我了解了它们的历史和故事,拓宽了我的知识量。时间如飞箭,离 离开英国的时间越来越近了,有一丝的不舍,在英国的这几天将是我学习道路上最美好最有意义的经历。

 

郑艺:

在牛津的日子

在世界上普遍人们都知道哈佛,牛津,剑桥的这三所大学,而这次旅行我们就在牛津与剑桥两所世界性的大学中体会了一种不一样的人文风景。

剑桥与牛津都是在大学中建立了城市,所以两所城市都是以大多数十分有头脑的学生组成了这两个城市的核心。虽然两所城市的风格十分相近,但是我似乎更喜欢牛津。它有一种不知明的吸引力在将我的视线锁定。

大概是由于导师的原因,我们看到了一个不一样的牛津。人们大多认为牛津是一个学生神色匆匆,路上冷冷清清的地方,但其实不然。牛津是一个集学术氛围与青春气息为一体的地方。导师说,牛津的学生过日子过得特别快,一般每个学期有两个月。前两个月在拼命地玩,后两个月在拼命地学甚至凌晨图书馆都灯火通明。中国人的思维大多是先苦后甜或是劳逸结合,但在牛津,学生们的生活显然与中国人的习惯不同。我赞同中国人的思维,但更喜爱牛津的这种生活方式,在甜之后尝到苦,人生应该是以艰辛与奋斗做为句号。说到这,我想到了在牛津与剑桥都看到的一座桥,叫叹息桥。这座桥本生是在罗马,这座桥一头连着监狱,一头连着刑场。而在牛津与剑桥,这桥一头连着宿舍,一头连着考场。看,这就是牛津人,剑桥人的思维,人生的结束点是用学术来划上的。

当然牛津的魅力更在于其自身的历史文化,我所说的历史是指在牛津中发生了许多是故事。我们的导师在第一天的晚上就带我们进行了名为探索鬼街的活动,我们走遍了牛津所有发生过灵异事件的街道以及刑场等。一个又一个精彩而又有些令人害怕的的故事编织了这个无与伦比的旅行,老师轻松的语调,同学诙谐接话都使本身会令人惊悚的一段路程充斥了欢声笑语和欲罢不能。我不得不佩服导师丰富的知识力,惊人的地理水平和令人羡慕的记忆力,我不知道她是怎么记住一个又一个故事并且准确地指出它们的发生地以及说出各种各样约三十个不同学院的名称,还一次也没领我们走错路,我们在走过同一条街四次才发现我们已经走了这么。哎,牛津真是神秘且吸引人的地方。

玩就是玩,学习就是学习,这就是牛津的宗旨。即使从来没有一条相关的规定或是记载,但所有学生都是这么做的,一代又一代学生无声的记载着这种习惯,利用时间走遍牛津大街小巷,了解每座建筑背后的故事在这之后再将所有的心血都献给了学习,真正做到每日每夜在书与书之间游走。我见证了这种习惯,并且敬佩在这种习惯下成长的一代又一代的牛津人。他们将牛津的精神发挥到了极致,尽管没有人可以概括牛津这种极富内涵的精神文化,但每位牛津人的身上都可以看到这种极具感染力的精神,也许你有些迟钝,但你一定会感受到这种精神,因为它太强烈了!

 

颜希:

印象UK 

小时候的英国出现在童年甜甜的梦里,我知道她离我很远,好像生在雾离,我看不清也不了解。偶尔在平面的图画中遇见她,也没有实感,没有温度。曾几何时,我终于走在了UK的街上,触摸真实的她。

Classical

英国的建筑风格很能吸引人的眼球,不似中国那种规整而又庄严的建筑美,她有着不一般的独特气质。似乎一瞬间我穿越的几千几百年的时光,梦回不列颠王国。不管是哥特风还是维多利亚时期的建筑,都让我不舍得移开目光,放下相机。

Silent

英国的街景是我的最爱,我喜欢走在并不宽敞的街道上,感受十字路给我的触感,欣赏欧式风格建筑,来往熙熙攘攘的路人似乎也能带给我不一样的视感。寂静安闲是我最大的感受,走在街上似乎成了一种享受。

University

牛津,剑桥,围城,城围。丝缕的白云悠然缠绕着湛蓝的晴空,鸽群飞舞着,盘旋在教堂的钟塔之上。阳光被塔楼的尖顶层层切割,在石板路上形成深浅不一的影子。各个学院或雄伟或低调,各有各的别致风味,哥特式的尖角美的淋漓尽致,寂静的氛围透着学术的庄严肃穆。

Punting

泛舟康河,一面是雄伟庄严的学院,一面是沁人的大自然的绿。穿过一座座桥,来到了康桥之下,不难理解为何徐志摩能写下那么静美的诗篇。在水波的轻晃之下,我仿佛溶进了康河的柔波里,随着这座城长眠。

Ely

走过那么多的英国小镇,最爱的还是伊利。沉静安闲,岁月静好。干净整洁的街道上偶有一两个人影走过。一望无际的天与云,湛蓝的刺眼,绿地草坪柔软到心尖。一杯下午茶,就能安闲的坐一下午。

Church

英国的教堂美的不可方物,穹顶、钟塔、十字架、玻璃窗、管风琴。随处可见的古典气息,我无法用单薄的言语描绘她的美。

唱诗班曼妙的歌声似乎还在心中回响,人们虔诚庄重的眼神刻在心中,我永远无法忘记那一晚的洗涤,荡涤了我的灵魂。

短短几天,我于英国不过是个匆匆过客,英国于我是一生的际遇。在这里我体验了许多,也学会了许多,也引发了我对未来新的思考。

以旋律为轴,以际遇结网,拼就这段充斥美好的旅途,以记忆之名珍藏。

 

曾立阳:

My partner Charlie

During the several days in British, I had learnt a lot, my partner - Charlie told me a lot which I couldn't imaging ever before by his activities.

I still remembered that in the Business, what Charlie did, At first, A boy at the back door kept making noise, and Charlie couldn't bear that, so he stood up and said "Excuse me, Mr. Anderson, can you stop him from making noise?"

At that time Mr. Anderson was busy holding on his class, so he didn't response to Charlie, and Charlie keep doing this.

As at result, his name no sooner appeared in the blackboard.

"C1, Charlie." Mr. Anderson said, "if you keep shouting, please get out of my class."

"But Sir, that guy keep making noise, I can't have a good concentration."

"Charlie, I said sit down and keep quiet, or please get out of my class."

And, in my opinion, if this happened in china, Charlie should seat down and keep quiet, but actually he did that, but in a specially way.

He stood up and walked outside, when he get out of the class, I still can't believe what I had seen.

Then, after class, I asked him why he chose to get out but not seat down and keep quiet.

"In my opinion, school is serve for student, but today, I have a problem, and they didn't help me, it was their mistake but not mine." He answered me in that words.

So how about us? I think, there only 3 kinds of people in this world, the first kind is try to be suitable for the world, so they become the merchants, the second kink is try to make the world suitable for them, so they become scientists and governors and the last kind of people is don't try to do anything, so they become the waste of the world.

And I guess I can be the scientist, because I don't want to be change by the world and I don't have enough power to be the governors, so I will try my best to change the world.

Am I on my way now? I have no idea, because a mirror can't see itself by it right? But only one thing is certain, It is time to change now.

 

雷君杰:

英国小记

英国之行马上就要画上句号,窗外是深蓝色的天空。在剑桥的教师中,我回忆我在这次英国之旅的所见所感。

英国文化,礼仪,饮食,给了我很多的启发和感叹,但我在英国记忆最深的有两件事情。其一便是英国的宗教,步入牛津大学,国王学院,伊利小镇,教堂便是这些地方最美的一道风景线,在伊利小镇,淡蓝的天空上映衬着雪白的云,一栋古铜色的建筑高高的耸立在着如梦如幻的背景下,这便是伊利大教堂。教堂里是宗教的肃穆,瞻仰的人们将神深深的存在自己的内心,从他那里索取力量,从他那里得到救赎。一阵高昂的歌声响起,让我误以为是乐器的合奏,这便是剑桥国王学院的唱诗班,童声激扬,唱出了祷告的人们对神的敬畏,对神的爱戴。宗教是一个国家的财富,更是一个国家的力量,它让人们内心强大,它让人们团结在一起,抵御外敌,它让人们充实,,引导他们走向精神的文明。

其二,便是英国的大学,在此前我想先提起一个人,是我在牛津的导师,Alexis brown ,他来自美国的中西部,已从牛津毕业,现在在牛津当英美文学的老师,从她的身上,我并没有感觉到中国大学生的狂傲与不思外事,相反,通过与他的交流中,我感到了她年轻的外表下老练的经验,与对生活的思考,对未来的规划。她是美国中西部大学全额支付来英国留学的,但是她的生活朴素但是充实,充满乐趣。言语中没有浮夸,有的是对他人的热诚与倾囊相授,我想这便是大学教育的精髓所在,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当然我也与其他的老师交谈过,他们的眼中是自信,是憧憬,更是内涵。大学并不是一个温室,学生们在这里感悟,在这里锻炼,在这里升华。曾经有这样一句话,环境造就人。学校更多的交给了学生们对生活的思考,对未来的思考,而非是填鸭式的应试教育。大学的精神融入在了这古建筑中。浸透到了课本中。

半个月的英国旅行,名校的短暂生活,对于我来说有些许的短暂,在这里,我看,我思,我感。我相信,某一天我会与这蓝天白云,名校古迹再会的。

 

虞鸿铭:

英国有感 

二月五号,我们乘英航去英国,经过漫长的十多个小时后,我们终于到达了我们目的地,英国。

要说最深的感受,那就是在The Oxford academy 的三天与英国的交流生相互交流的过程了。如果只是去参观英国的一些著名建筑,当然我们也可以了解到英国大概的种种文化,可是我们在这所英国中学中所亲身经历的,却是和英国学生交流过后的亲身感受。

在和我的partner Mason 的三天交流中,我感受到了英国学生和我们的不同。虽然他们学习相比起我们的, 显得轻松了很多,但是他们比我们更加外向,他们不会把自己的想法窝在心里,而是勇于提出自己的想法,这样对将来在大学的学习和今后的工作都十分有利。虽然中国的教育需要人们来改革,可是在他们身上我也看出了他们的竞争心理,也许是因为他们认为太优秀,就认为我们的老师很优秀,从而认为自己所受到的教育也有问题,太过于轻松,所以他们不是我们想像的那样,他们也是有上进心的。

这次英国之旅,我学到了很多,了解到了它的深厚的文化底蕴,认识到了英国人的优雅和和善,也看到了少有的小镇中的悠然。 英国是个繁华而又古典舒坦的地方。

 

周思涵:

 

英国行                                                   

       走出希思罗机场,踏上异国土地,深吸一口气,原来已经在英国了。早就听说过伦敦的大名,却发现传说中的雾都并没有想象中的那般阴霾。

前三天在Oxford Academy交流,我被浓浓的英伦文化所吸引。与英国伙伴上的那几堂课,让我体验了英国课堂无处不在的自由与开放。不必像中国课堂那么拘束,英国的学生非常敢于质疑,这一点,我想是中国课堂所无法做到的,现今中国的教育体系希望摆脱满堂灌,而英国的优质教育成了被模仿的对象,虽然一直被模仿,但却从未被超越。

在牛津感触最深的是这样一句话:PRACTISE MAKES PERFECT.如果晚上回学院稍晚时,总会发现图书馆的灯是开着的,大概图书馆是24小时营业吧。在牛津看到的学生,可谓玩的疯,学的吧。

有时候旅游不仅是为了了解异地文化,拓展知识,更是一种充实人生,丰富内涵的机会,我想这一趟旅程带给我的太多太多...... 

 

丁鸿鹄:

初尝英式教育

这次英国之旅是我第一次零距离接触国外的教育模式,让我深刻体会到了两种教育的不同与利弊。

给我印象最为深刻的是在牛津的学习生活。我们在牛津的几天中,亲身体验了国外不同的科目教学,这些看似不同的科目,在其内部却有联系。因为他们都有课题新颖,氛围轻松,学生畅所欲言等共同特点。他们的课题理论性并不十分强,但对学生的理解能力却有十分高的要求。而且课题贴近个人的现实生活,贴近当今世界,所以对解决问题的要求和能力不必国内教育逊色,甚至与比国内的要求要高得多;至于轻松的课堂氛围,这有力的促进了学生的思维思考,激发他们的思维火花。但这一体制的弊端就在于有时会导致学生过于放松,使课堂不能保持一种基本的安静,这也就不能使学生仔细思索,使效率降低,一节课真正学到的东西远少于国内课堂。所以,国外的教育并不是原先我想想的那么完美,也有它自身难以改变的缺点。

其次是在剑桥的专业课也让我从中获益很多。在国外的教育中,我认为最大的优点就在于培养每一个学生对未来不同的构想,这点就在专业课中得到了充分体现。这钟扬长避短的方法可以充分调动不同学生对自己擅长课程的最大潜能,使他们能在自己的特长领域作出自己更多的贡献。这也许才是国内教育最应该吸取的地方。

这一次访英之行让我清晰的意识到了国外教育的优点与缺点,也更加清楚的确定了自己的价值观和人生观,对于我的成长注入了新的动力和活力。

 

蒋子宁:

英国有感

一下飞机,我们就来到了牛津。一个飞机上的激动瞬间展现,大巴上的吵吵闹闹的,一路吵到了牛津的一个高中。站在高中外面,现代化的建筑风尽显无疑,简洁朴素的外表,但内部却是很充实。人性化的设施,人们热情的招待,让我飞机上的疲倦不知去了哪里。

一段时间的等待后,我们见到了我们的partner,一个高峻而帅气的小伙子。在他热情的招待下,我逐渐熟悉了这个校园。课堂上虽然有些吵吵闹闹,和中国课堂有着天壤之别,但同学们却时刻思考着,比中国的那种死气重重的课堂好很多。在体育课的课堂上,人人都在运动,而且各式各样,丰富多彩。虽然那里的午餐有些贵而且不咋地符合我的口味,但还是过的很开心。每天下午教中文的日子更是无比快乐,中文与英文的碰撞,让我们的友谊更加深刻。下课心与心的交流,也让我了解了更多的他们。很快,我们就要离开牛津了,离别的那个晚会,大家一个又一个精彩的表演,让我们感受到了他们的多才多艺与开放。

时间很快,要走了。留影,照相必不可少,兄弟间的拥抱回味无穷。这超越了国与国的友谊,一定会永远在我心的,永远的保存下去!

 

路越:

人与自然的和谐

记得在混混沌沌做了十二个小时的飞机,终于到了英国。一出机场,天边那片绚丽的晚霞着实让人眼前一亮,好像凤凰的尾翼,一直铺到天的尽头,真美。

早晨,迎接我的是一碧如洗的蓝天,我听着街角的钟声,空灵而美好。入夜,满天璀璨的星星向我眨着眼,这是我从未见过的奇妙景观,我伸手想去够到那黑幕上的钻石,可他们又消失在虚无的天际,这一切美到让人落泪!

在英国的任何街道上,随处可见哥特式的建筑,雕刻极其精美的头像,高大的棕黄的柱子,一下子就会感到英国古典的气息扑面而来。当清晨的第一缕阳光透过云层照到尖尖的屋顶上,你会看到金色从顶端开始蔓延到窗户,到柱子,缓缓的给他披上了一层金色的外衣,有一种无可言喻的美。

下雨的英国,有种别样的美。在英国的街头,流浪汉一定伴着一条狗。在冰冷的冬雨里,我看见了这样一幕,一个楼浪汉狼狈地蹲在路边,湿漉漉的头发散乱的该在脸上,风吹起他单薄的外套可一看到里面的衬衫也都淋湿了。而此时,他正在给身边的一条狗盖毯子,狗的背上搭着防雨布,舒服地窝在流浪汉的衣服上。霎那间,感动如潮水般向我涌来,让我的心口在寒冷的冬季也很温暖。

英国是一个美到让人落泪的国度。雨天,这里有着诗意的美。而在晴天,上帝又毫不吝啬地把阳光撒到这片纯美的土地上。人与人,人与动物和谐地相处,无论是雨意诗情或是人性的温暖都深深的烙印在我心中。

 

吴越:

英国有感

  25日,飞机缓缓着落在希思罗机场。在英国第一顿晚饭就品尝了正宗的英国菜,令我对接下来13天的行程更加期待。

  驱车驶入牛津,天空飘起了小雨。大巴停在了一所古老的学院门口 St Hugh's ,学生宿舍里木质地板散发着浓厚的书香气息。第二天来到当地中学 The Oxford academy ,配对的搭档是位女生 Steph Giles ,她灿烂的笑容让我再次感受到英国人的友好。三天内她带我体验了完全不同的教学生活,当地学生相互之间也十分友好,我也不断主动上前交流。不仅锻炼了口语,还能让我更深入的体验他们的生活。在最后一天的联谊活动中,我与搭档合作完成的纸玫瑰,不出意外的拿下第一名。猜字游戏,在我糟糕的表述下也取得了第三名。三天很短,离开时心里更是充满了不舍。短短的三天,我就交到很多外国朋友,希望以后能再次相见。

  离开牛津后,在Bath London 的游玩之旅也格外精彩,但吸引我的还是最后在剑桥的学习生活。虽然没有partner 的帮助与引导,但课堂内容依旧丰富多彩。尤其是来自剑桥各大院系的高材生,每天为我们带来关于他们各自专业的lectures 。同样出彩的还有剑桥当地教师Will,年迈的外表却掩盖不住他活力四射的内心,上课风趣幽默,内容也含金量十足。仅仅三天,就给我们介绍了英国地理,人文还有皇室各方面知识。让我开阔了不少眼界。

  13天转瞬即逝,回国后就要面对新学期的挑战。在经历过这次游学之后,我的英语得到了提高,也希望对我的学习生活有所帮助。

  UK,再见。

 

李斐然:

 

英国课堂

    在十几个小时的白昼相伴的航程结束,终于迈入了伦敦这个曾经是日不落帝国的首都,闭上眼睛深吸一口空气,不同于往日的窒闷,一股清新的气息扑鼻而来,混杂着的还有湿湿的泥土的芬芳,质朴而又带有着一抹现代的modern意味,我想通过这次的旅程我会爱上这个城市。

   当天的傍晚我们驱车到达了牛津,一次新的体验历程就此正式拉开了帷幕。

 第二天的清晨我们乘坐大巴来到了牛津之旅的第一站Oxford Academy .步入这座陌生的校园,入耳的不同于中国校园的静谧与夹杂的琅琅书声,入目所及的则是一片生机与热闹,每个学生的脸颊上洋溢的是轻松与愉悦,还有对于新的一天汲取知识的欣喜。认识了接下来三天共同学习的patnnerNiya一个来自美国的黑人女孩,随着她的步伐来到了我们将学习的第一间教室,数学教室,这间教室并不大,仅能容下20人左右,桌椅的放置并不如中国校园中那般循规蹈矩,而是排列成了一道弧形,不显突兀,反倒是给这间小巧的教室增添了几分创意与随性而为的气息。其中的学生也是十分热情的,好不因为初次见面而感到拘紧与羞涩,入乡随俗,我抛掉心中的紧张,开始与其攀谈。他们的谈吐间流露出对于China的好奇与掩饰不住的兴趣,这份激动与热切直到开始上课也未曾消减。课堂正式开始,却并不如我想象的那般透着"庄严,肃穆",而是带有着活跃的激情,老师也并未摆出"为人师表"的一本正经,反倒是与同学打成了一片,先是寻常的问候,然后自然的带过了对于学生学习情况的了解,可谓亦师亦友。而这堂课则是一堂复习课,课堂完全掌握在了同学自己的手中,并非正襟危坐的听着老师对于知识点的复述,而是像是联谊交流般纷纷下位在前方的桌子上选取了自己所需的彩色卡纸剪刀等,拿起了打印好的Notes开始了DIY,各不相同,自主发展,互相之间交流,讨论好不热闹,言语中自然而又热切,时不时还会有激烈的争论声传出,而老师也并不制止,任其各持己见,直到得出了结论,老师才出言寻问几句结论,丝毫没有责怪之意,一节课便在大家的积极参与中结束,将学生主导课堂的定义诠释的淋漓尽致,或许是因为历史的沉淀与文化的差异,这种与中国截然不同的style,虽然早有耳闻,却仍是令我讶异,震撼。接下来的几堂课也是异曲同工。

   处于文化背景的不同,我们的学习自然不会像英国这样开放,自由,但英国的学习仅仅只是自由吗?不,是自主,而我们所要学习的自然也是这种自主学习的风格与精神,化被动为主动,不仅局限于书本的知识,和被动的接受教育而应当,积极地参与自己的学习中,把握学习的中心,寻找自己学习的最佳方式,在兴趣地调动下开拓创新,才是对于学习最好的诠释。

 

胡立楷:

England, really impressed me.

这次的英国之行给我最深印象的,是英国人的闲适又不缺匆忙生活方式,以及它保留几百年的传统和建筑。

由于战争时的保护,英国大街旁都矗立着有着几百年历史的,未被破坏的哥特式建筑——高耸而又宏伟。它们随处可见。这让这个有着深厚积淀的国家更加深远。它的街道不怎么宽阔,因为保留了它们最初的样子。在这个现代化发展迅速的时代,英国人能够保存这些他们民族的特色是非常难能可贵的。看向路边,咖啡店外摆的椅子和常见的绿色草坪显示出了它闲适的一面。行人脚步匆匆,却又不失规则。

英国人极其礼貌。哪怕是无意之中的碰撞都要敬以诚挚的歉意。与之比起来,中国人就要粗鲁得多了。哪怕是一点点小的口角都有可能引起一场殴斗。

英国的正餐也很引人注目。在吃正餐时,必须要穿正装,这样才能显示出对主办方的尊敬,否则就会被赶出去。而且出菜的顺序也是十分严格的。在餐中应该做的事情只有进食和聊天。它非常注重人与人之间的沟通,而不是大家都对着手机一言不发。看上去很没有意义,但是其实在这生活节奏极其快的时代,正餐时间就是放松时间。放下一切,与朋友快乐地共进晚餐,谈天说地。节省了流量又锻炼了口语。

我很敬佩英国。因为它很有个性,它就是跟别的国家不一样。如果一个民族跟别人都一样了,那"英国"这个名字存在的意义是什么呢?没有意义。

 

 
附件:
关闭窗口
打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