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校增效减负经验文章《为了学生的可持续发展》发表在江苏省教育厅编印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实验通讯》2009年第1期上。该期杂志上发表的是全省普通高中课程改革经验交流会上沈健厅长的讲话和各地的经验文章,共有6个学校的经验入选,我校的文章列各学校经验文章的第一位。
附:
图片1
图片1
为了学生的可持续发展
——香港宝宝典资料大全增效减负的举措和成效
负担过重使学生失去对学习的兴趣,严重影响学生的可持续发展,成为基础教育的顽疾。2005年秋高中新课程实施后,由于种种原因,这一顽疾非但没有得到解决,反而有愈演愈烈的趋势,成为推进新课程的障碍。面对人们普遍认为无法解决的难题,为了学生的可持续发展,我校于2006年9月毅然启动高中新课程增效减负行动研究。两年多来,通过“统一认识,有力推进;完善制度,评价引领;学案导学,有效课堂;当堂训练,分层作业;主动辅导,心理疏导”等一系列综合措施,增效减负行动研究取得了初步成效,学生的学业负担有了一定程度减轻,教学质量稳步提高。在2008年高考中,我校取得本科达线率89%,5个学科B级率常州市第一,语数外与选修科目匹配最好的成绩。在常州市2009届高三期末联考中,我校5门学科均分常州大市第一,6门常州市区第一,双B率和模拟二本上线率均为常州大市第一。
一、增效减负行动研究的背景和前提
(一)背景
为了了解学生负担的真实情况,我校于2006年9月进行了调查。调查对象为高一、高二各两个班级学生,发放问卷208份,收回有效问卷203份。调查显示,学生认为现在学习负担“特别重不能忍受”的占9.9%,认为“一般”的占34.5%,认为“有点重,还可以承受”的占53.7%,认为“很轻松,完全可以承受”的占1%。从学生的作息时间来看,学生起身一般在6点10分到6点20分之间,晚上睡觉一般在11点左右,91.6%的学生中午不休息而用于做作业,学生平均每天睡眠时间在7时10分到20分之间。有63.6%的学生对学习感到“兴趣一般”“比较枯燥”和“厌烦”。由此可见学生的负担是比较重的。
(二)前提
1、卓有成效的铺垫工作增加了实施增效减负的底气
经过十多年的发展,特别是第一个学校三年发展规划实施以来,我校“尊重、支持、合作、发展”的办学理念已深入人心。学校主动发展意识增强,学校自身的潜能得到挖掘,各方面力量能够有效调动。教育创新、制度创新、管理创新不断涌现,出现了学校主动发展、教师自觉发展、学生自主发展的生动局面。教师队伍建设效果显著,为实施增效减负提供了人才基础。素质教育蔚然成风,艺体教育、科技教育等成绩突出。教师的教科研意识与能力大大增强。校本化的课程使学生拥有更多的选择权,适应了学生的发展需要。这些都为增效减负的实施增加了底气。
2、减轻学生的负担存在现实的可能性
脑科学研究证明每个人都有无穷的潜力,关键是如何去开发,如果我们能让学生感受到学习的快乐,就能最大限度地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即使任务重一点也能享受快乐而不是负担。学生负担重的另一个重要原因是课堂教学效率不高,机械、低水平重复的作业还不同程度存在,如能精选作业,有效控制教辅资料和作业量就能切实减轻学生的负担。
二、增效减负行动研究的推进策略
增效减负是一项造福师生的工程,也是一项艰巨的工程,必须勇往直前,不回避问题,不惧怕挑战,敢于实践,但也不能采取浪漫主义的态度,而应该审慎面对、谨慎稳妥。为防止减负后出现学业水平下降,我校采取了“点面结合、刚柔相济、逐步推进”的策略。
“点面结合”是指通过先设置增效减负示范点来推动面上的工作。我们充分利用增效减负示范点的示范作用,消除少数教师的疑虑。同时对示范点的工作成效进行总结、反思,通过论坛、沙龙和开设示范课等形式,推广示范点的经验。
“刚柔相济”指把刚性措施与柔性的宣传教育结合起来。“刚”指严格执行有关增效减负的制度规范,任何人不得违犯。特别是关于有效减轻学生课业负担的各项规章制度,都要用刚性的手段加以贯彻执行。“柔”指加强宣传教育、统一认识并在实践中坚定认识、发展认识。
“逐步推进”是指增效减负是一个系统工程,不可能一蹴而就。要从根本上解决学生负担过重的问题还涉及到教育的大环境,其中包括社会普遍关注的升学率,因此我们只能是分步分层、循序渐进。
三、增效减负的主要措施及成效
(一)统一认识,有力推进
增效减负是造福师生的好事,但一开始部分教师、学生和家长心存疑虑,担心减负就是减作业,减负就会减质量。为此,我校通过教师大会、专题沙龙、小型研讨会、学生座谈会、征文、家长会等途径,积极宣传增效减负的必要性和可能性。经过宣传教育,学校、教师和家长在下列问题上统一了认识:减负是减掉那些妨碍学生身心健康的过重负担,并非把学生必要的负担统统减掉;不同的学生对相同的压力会有不同的感受,在整体上减负的同时,还要因人而异,因材施教,让每一位学生都吃得下,吃得饱,吃得好。增效减负的侧重点是增效而不是单纯减作业。学生减负教师要增负,教师必须加强教学研究。增效的主战场在课堂,提高课堂教学效益是增效减负的关键。认识的统一消除了少数教师和家长的疑虑,形成了学校、教师和家长增效减负的合力。随后学校又提出了一系列切实可行的措施,如学案制、分层作业、主动辅导等,构建了基于增效减负的评价体系,让师生切实感到增效减负是可行的,也会是有效的。针对学案制推进过程中遇到的阻力,学校一方面通过适当的奖励,如优先提供出版的机会等来调动教师的积极性,一方面又通过会议对教师中存在的错误认识进行批评,从而为学案制的实施扫除了阻碍,有力地推动了增效减负的进程。2008年我们又将增效减负行动研究的相关材料汇编成《行走在教育理想与教育实践之间》一书(由江苏人民出版社出版),全书分为“认识篇”“实践篇”和成果篇。其核心内容是“实践篇”,共收录了学校增效减负的主要措施和制度、教研组的策略、年级组的做法、备课组的做法和教师的实践等共45篇文章。全校教师人手一册,这不仅是对做得好的教研组、年级组、备课组和教师工作的肯定,也给其他教师以促动和借鉴。
(二)完善制度,评价引领
增效减负必须动真格,要有刚性的规定、制度的保障,否则就可能流于形式。因此我们提出了一系列关于增效减负的刚性要求,主要有:逐渐减少教辅材料的使用直至全部使用学案;所有作业必须自主编写,不允许使用整卷,布置的作业教师必须先做一遍;规定各年级各学科的作业时间,高一政史地生和高二必修科目全部不布置课后作业;控制考试次数;坚决不允许课外集体辅导;不允许提前上课、拖堂;不允许私自在黑板上抄题目或用投影增加作业量,更不允许私自印讲义给学生或让学生购买教辅用书;同一年级同轨班级的作业量应统一;作业要及时批改,所有考试必须做到批改不过夜、讲评不隔日;每次考试前给学生充分的时间复习,高考前给学生12天的自由复习时间,高二学业水平测试和期中、期末考试前给学生4天的自主复习时间;上好两课两操,不随意停上体育课,每学期的体育课一直要上到停课复习。为了保证上述规定的有效落实,教研处采取定期与不定期相结合的方式检查规定的落实情况。定期的调查一般安排在作业量容易反弹的考试前,不定期的调查一般依据学生或家长的反馈等进行。每次都将调查结果反馈给教师,对作业量超出规定的备课组和任课教师进行通报甚至扣除部分奖金。多次通报后,教师执行规定的意识明显增强,被通报的备课组和教师越来越少。尽管成效明显,但学校并没有停止通报这一做法,而是始终保持一种高压态势,确保作业量控制在一定的范围内。近两年来,学生和家长对作业过多的投诉越来越少了。
我们还围绕增效减负重建了学校的评价制度。如评选增效减负模
(三)学案导学,有效课堂
增效减负的主阵地在课堂,要切实减轻学生的负担必须提高课堂教学效益。省内、外多所学校和我校化学教研组的实践证明,学案制是增强课堂教学有效性的重要手段。因此我们果断决策,把学案制作为增效减负的突破口。2007年暑假中,我们开始组织各科教师认真研究课程标准、江苏省各学科教学要求、历年高考考试说明和高考试卷,并在此基础上结合学生的认知水平和知识背景编写学案。一开始我们允许部分特殊学科如英语等保留部分教辅材料,要求其他学科全部采用学案制教学。由于学案制的优势显而易见,一学期后原来不太愿编学案的教研组也开始积极编写学案了。到2008年新学年开始,全校所有年级的主要学科全部采用了学案制。我们还制定了考核学案制落实情况的细则和奖惩办法,教研处通过定期和不定期的调查加强对学案质量和使用情况的监控,每月对学案的质量和使用情况进行调查并通报有关情况,每学期组织校外专家、教研组长、学生等对学案进行阶段评价,提出改进意见。组织各备课组对学案的编写和使用进行专题研究,及时进行学案的修订。每学期组织一次学案工作研讨会,推广先进经验。到目前为止,高三年级9门学科的学案全部修订完毕,并以电子稿的形式保存以便于及时修改,上课前印发给学生使用。高一、高二年级的学案全部统一印刷,装订成册,目前已有43本学案印发给高一、高二年级学生,初步形成了具有一中特点、适应新高考模式的学案体系。学案制已经成为我校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控制作业量的主要手段。
除了实行学案制外,我们还努力创建有利于增效减负的课堂文化和课堂结构,一是从学生的角度考虑教学的重点、难点,特别注重从学生原有的基础出发组织教学。二是构建探究性、激励性、对话性的课堂文化,如进行情境设计,引发学生兴趣;进行激励性评价,鼓励质疑问难;将教学建立在心与心的交流和沟通之上,体现对人的关怀;精讲精练,当堂训练和反馈;加强学法指导,总结学习规律;将学案与多媒体配合使用,既激发学生兴趣,又提高教学密度;在学习方式上“寻找中间地带”,在有意义接受学习与探究学习中寻找平衡等。这些做法使我校的课堂教学有一个很大的变化,表现出扎实、充实、丰实、平实和真实的特点。
(四)当堂训练,分层作业
学生课业负担重的一个原因是课后作业量过大。于是,我们积极倡导当堂训练,要求每节课都要有10-15分钟左右的时间进行当堂训练。这一方面可以缩短反馈时间,增强讲评的针对性;另一方面可以适当减少课后作业量。为了当堂训练的这10到15分钟,教师必须压缩讲解时间,在教学内容上大胆取舍,在讲解方法上进行优化组合。
课业负担重的另一个原因是作业没有层次。学生学力水平参差不齐,而作业多少和难度却一样,因此必然有一部学力较差的学生感觉负担重。因此,我们在作业布置上要求老师尊重学生的差异和选择,在学案上设置必做题和选做题,必做题是每个学生都要做的基本题。选做题分为两种,一种是难度相对较低的题目,一种是提高题。要求学生依据自己的能力自由选择,学生做哪一部分教师不加干涉,任课教师不得批评不做提高题的学生,让能力稍差的学生强化基础,循序渐进,让学习能力强的学生吃得饱、吃得好。
(五)主动辅导,心理疏导
学生的心理负担主要来自学业负担,因此加强对学业落后学生的主动辅导是减轻学生负担的有效措施。主动辅导是指教师主动去找学生进行辅导,因为学业相对落后的学生往往对教师有敬畏心理,也提不出什么问题。因此我们要求教师辅导要主动,要通过对学生作业、练习、试卷等的分析和与学生的交谈去了解学生在学业上存在的困难和问题,利用中午和下午自习课的时间主动“上门”辅导。为不影响其他学生自主学习,
针对高一学生从初中到高中学业负担明显增加、高中学习适应困难等问题,我校在高一年级开设“心理”校本课程,每周一节课进行集体心理辅导。在高三考前由心理学专业教师对学生进行心理辅导。开设心吧,每周进行三次心理咨询。这些做法可以切实减轻学生的心理负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