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教师发展>>课题研究

源活则水清——记我校语文组主动发展成果展示活动

来源: 录入者: 发表于: 点击:

 


 

 
12月17日,我校举行了教研组主动发展成果展示活动,语文教研组的三位老师:陈宝祥、满春燕和王蕴芳老师面向常州市的兄弟学校,分别开设了3堂各具特色的公开课。
陈宝祥老师在高二(3)班开设了《史记——李将军列传》,虽然是文言传记体,但对于一中高二年级已经具有一定文言功底的学生而言,陈老师淡化了文言文的字词教学,而是独辟蹊径,以学生演讲“青年赛过赵子龙,老人赛过老黄忠”为导入,巧妙地引入“老将军李广”这一文本。之后陈老师带着同学们一起探究古代诗歌中的“李广形象”,进行比较阅读,凸显李广智勇双全却终身不遇、白首未封的悲剧英雄形象。最后进行拓展性延伸,同学们热烈讨论了诗人王维对李广评价“卫青不败有天幸,李广无功源数奇”这一有争议性的观点。
整个课堂大气磅礴,学生思维活跃,生成性内容层出不断,教学的适度延伸扩展,既丰富了课堂容量和教学内容、又平衡了文言难度和学生兴趣之间的矛盾。
满春燕老师在高二(1)班开设了《史记——孔子世家》这篇课文,同样淡化了文言字词的讲解,在简单梳理文章脉络之后,让学生以小组合作的形式,对《史记——孔子世家》和近期正在热映的电影《孔子》进行比较阅读,合作小组重点对“颜回之死”以及“孔子厄于陈蔡”进行探究,同学们通过PPT、影像截屏的形式,在仔细研读《孔子世家》文本的基础上,理性地欣赏且批判性地赏析了电影《孔子》,并以《史记——仲尼弟子列传》为佐证,深度还原了2千多年前的圣人孔子以及其弟子的真实面貌,剖析并挖掘了春秋战国时期士大夫丰富的内心世界。最后引发了对“孔子是成功的思想家、教育家?还是政治家?”的讨论,引发了同学们对孔子的人生观、价值观以及从政理念的思考。在满老师的课堂上,我们可以发现由师生互动、合作讨论等多种教法和手段营造了一种宽松愉悦的学习氛围,不仅仅是让学生参与,更多的是让学生在活动中去研究、探索,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
王蕴芳老师带领高一年级的同学们在我校的录音教室开设了丰子恺先生的《怀李叔同先生》这篇课文,王老师开始以“读”字为导入,通过分析心理学上的“艾宾浩斯遗忘曲线”,引导学生要仔细阅读、品味文本。而后设计“李叔同先生是一个怎样的人?”这一问题让学生走进“绚烂之极、归于平淡的”曾今翩翩公子李叔同先生。课堂的第二部分通过《送别》这一意境优美的音乐欣赏,激发学生用一个词语来表达对李叔同先生的感情。最后王老师向同学们推荐濮存希主演的《一轮明月》这部影片,以及有关李叔同先生的音乐剧还有相关评论性文章。整堂课如行云流水,在雅致的氛围中,王老师富有亲和力的微笑以及循循善诱的启发,让学生真正走进了文本,走进了李叔同大师。
通过本次语文组的主动发展成果展示活动,让参与上课和听课的老师们更深刻的理解了:要上出一堂真正意义上的“好”课,需要教师用情去浇灌文本,用心去唤醒学生,不断地否定自我、超越自我、感动自我,这是一个“众里寻她千百度”的过程,这是一个学会反思,追求完美的过程,这是一个走进学生,熔炼自我的“重生”过程。这是教师实现自我成长,获得专业发展的必经之路。只有经受反复地打磨,不断地反思,方能通透出金属般的质地。在这不尽地磨练中,执教者的课堂由微澜的“死水”,渐渐地转化为活泼而流淌不息的“清泉”,与学生从“等距离平行”,渐渐地“相交”,直至“重合”,我们的教学观也由以前的片面、模糊,逐渐走向整体、清晰,能更坚定自己大步往前走的步伐,获得我们生命的“第二种”意义,实现“凤凰的涅磐”!
 
附件:
    关闭窗口
    打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