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爱的老师们、同学们,大家好!
今天我们在这里集会,隆重举行2018年秋学期开学典礼。首先我谨代表学校党政向今年新加盟的727位师生表示热烈地欢迎,向长期以来为学校发展恪尽职守、无私奉献的全体教职员工表示衷心地感谢。今天我讲话的题目是《与光荣同行》。
翻开校史,1928年常州工商界著名人士卢正衡先生出资3万余元,在东下塘乌衣桥南面,荆溪河滨购地9亩8分6厘,建立校舍,于1929年2月,将创办于1925年的一中前身——原武进私立冠英初级中学搬迁至此,并更名为武进私立正衡初级中学,1953年1月政府接管后更名为常州第一中学,同年8月学校整体搬迁至常州市椿桂坊,并更名为香港宝宝典资料大全。在迄今93年的办学历史中,学校三易其址,九次更名,在我们现在所站立的热土上度过了近25年。同学们,因为学校原地改扩建需要,我们搬到这里过渡办学,这是一中从这里阔别65年后又回到当初正衡先生捐资办学的这片土地上,这不只是一种巧合,更多的是一种历史发展的必然。在这里学习和生活,非但没有割舍与一中的情义,相反,是与一中历史更近地感知和拥抱,这段特殊时期将会永远定格在一中的发展史上,生活、学习在这里的我们,将与光荣同行。
与光荣同行,需要发扬自强不息,艰苦奋斗的精神。1937年10月常州城遭受日军轰炸,同学们白天无法安全上课,就改在晚上上课,晚上上课还不安全,就借用湖塘桥的张姓宗祠上课,由于校舍紧张,晚间用稻草铺地,上加铺板,就把三间用餐的地方改为了临时宿舍。办学条件虽然艰苦,但同学们追求知识的热情没有消退。解放初期,百废待兴,学校分农艺部、手工业部、服务部三部分开展生产节约活动,蔬菜分年级自己种,作业簿自己印刷,汗衫、短裤、布袋等自己缝纫,简易的木工、瓦匠、洋铁匠的修理自己动手,草棚、乒乓室自己搭建等。在我们脚下这片热土上,一代又一代一中人用实际行动书写着自强不息、艰苦创业的奋斗史。今年暑假,为了能保证学校正常、安全、有序开学,施工人员和后勤服务部门的老师们,一天都没有休息,总进水管改造,安装管道煤气,修复和完善消防设施设备,增加临时厕所,更换厕所隔断、卫生洁具,淋浴房、宿舍、食堂等扩建改造,重新设计并实施校园信息化、广播系统、安防系统等的改造。屋面防水修复,增加教学楼栏杆防护,全校线路检修更换,教室、办公室墙面修补出新,校园绿化、环境布置等。最多时候有160多人同时在工地上作业,后勤部门有老师在烈日下干活中暑了去医院挂水,挂完水又回到学校继续工作。同学们,这就是一中人,不埋怨、不抱怨、不娇气,主动适应环境。
与光荣同行,需要继承保家卫国、无私奉献的优良传统。校主卢正衡先生热心公益,1906年苏北桃源县遭受自然灾害,先生不仅捐献巨款,还亲自前往灾区发放,风餐露宿达三个月之久,先生公私界限很严,非所应得,一介不取。胡适先生对卢先生的评述是:不许儿子吃公家一碗虾,而不惜独力办一个中学校,这就是最高的道德,这就是先生的遗教。1931年国内不少地方闹水灾急需支援,全校师生主动发起“节食助赈”运动,中午改吃馒头,节食数日,省下来100元左右全部汇到经募机关帮助灾民渡过难关。九一八事变爆发后,东北沦陷,学校又发起“节食募捐”活动,午饭改吃煮面,以咸菜佐餐,用一个月的时间将节省下来的三百多元伙食费汇往上海,转寄前线,支援抗日义勇军英勇作战。同学们,这就是一中人,有责任、有担当、心怀祖国、情系天下。
与光荣同行,需要坚守严谨治学,向上向善的高贵品质。就在脚下这片神奇的土地上,诞生了我校7位两院院士中的4位。1946届初中毕业生庄逢辰——中国科学院院士;1946届高中毕业生蒋亦元——我国著名的农业机械专家,中国工程院院士;1947届高中毕业生梅自强——我国著名纺织专家,中国工程院院士;1952届高中毕业生陶宝祺——我国航空智能材料结构测试专家,中国科学院院士。在这期间还培养了两位省部级领导和两位将军。在办学条件艰苦,物资匮乏的年代,他们不仅出色地完成了学业,其正直的人品,向上向善的高贵品质为国家作出了杰出的贡献。同学们,这就是一中人,有理想、有追求、顽强拼搏、严谨治学。
老师们,同学们,时隔九十年后,当我们再一次回到当初学校艰难办学但却取得伟大成就的地方,我们在感叹历史惊人轮回的同时,更获得勇敢前行,追求卓越的力量。历史就在眼前,榜样就在身边。我们是幸运而幸福的,我们又能回到当初出发的地方,真真切切地站在了精神的高地上,站在了巨人的肩膀上。在物质相对富裕的当下,在众人追求安逸享受的今天,作为一中人,我们要自觉担负起传承一中自强不息、艰苦创业这一伟大责任,用奋斗守护一中的荣耀,用实际行动与光荣同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