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南,自古就是人杰地灵的地方,享有“人间天堂”的美誉。8月2日至4日,准高二的40余位同学在金春、韩涛两位老师的带领下,进行了为期三天的研学活动。
第一天上午去的木渎古镇,小桥流水,山水如画,让我们这些从小就生活在江南的孩子们都深有感触,古朴的砖瓦,淙淙的流水,悠然自得。下午去的苏州博物馆,让我们真切地感知姑苏的历史,一个建筑设计与地域馆藏的完美集合,也让我们有了博古通今的感受。
第二天上午安排的是龙池山自行车公园,我们在茶间小道骑车、漫步,尽情享受低碳出行,让整天埋首在书本的我们纵情期间。下午的善卷洞,让我们感叹大自然的鬼斧神工,洞穴上方千姿百态的钟乳石倒映在水中,更是形成了一幅幅美妙的景象,让我们流连。
最后一天的高淳老街和国际慢城,分别让我们领略了徽派建筑和一种与现在快节奏的生活截然不同的慢生活,它追求绿色的生活方式,让我们这群生活在都市的孩子们有了一种不一样的体验。
此次研学,让我们领略了江南水乡的风采,尽享了舒适的慢生活,更领悟到“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
原高一11班供稿
贝聿铭的家乡情怀
在
在当代建筑设计领域中,贝聿铭先生是世界范围内最为公众熟知的建筑大师,是跻身于世界建筑师行列的唯一华人,被誉为20世纪最重要的建筑艺术家之一。
苏州博物馆位于苏州历史保护街区,紧靠拙政园和太平天国忠王府。博物馆整体设计呈现出苏州建筑风格,传统的灰瓦坡顶和窗柜被灰色的花岗岩代替以追求统一的色彩和纹理,与小桥流水,奇山怪石,窗艺景色等融为一体古典而时尚,淳朴而典雅,成为苏州园林的现代版诠释。
展馆的设计及展品的陈设,让我们感受传统文化和现代建筑合一的艺术魅力。
原高一3班供稿
木渎之行
木渎古镇,素有“吴中第一镇”“秀绝冠江南”之美誉。迄今为止,已有2500多年的历史。
研学的第一个地点是严家花园。严家花园历经沈氏、钱氏、严氏三家之手,不断更新改造,便带有一种小家壁玉的园林气息。文人的吟诗作赋,沉淀了深厚的文化蕴积。这些都赋予了严家花园一种独特的文化气息,成为园林世界的典范。
研学的第二个地点是虹饮山房,此景门对香溪,背靠灵岩,“溪山风月之美,池亭花木之胜。”乃乾隆皇帝的民间行宫,其间的美景不仅美于其它园林,而且在文化方面也是独树一帜。
木渎的研学之行,是一次品味江南园林之行,更是一次文化之旅。
原高一4班供稿
书本之外
这样的夏日前往宜兴,首先参加了在龙池公园的骑行,虽然天公不作美,虽然山路崎岖,虽然汗流浃背,但我们体验到了许多宅在书里、在家里所不能接触的经历。当你亲身站在青翠的高山之下,那清明透亮的水库旁边,看水面的波光粼粼,迎面吹来山上凉凉的风,心里溢满喜悦,惊叹自然的伟大。在这电子时代,这种感受是多么难得。
在善卷洞中,我们大饱眼福,现实的景观远远不是书本上的图片能显示的,图片的呆板生硬远远体现不出大自然的鬼斧神工。亲身感受过后才明白喀斯特地貌的壮观。洞中的水涧,未知而又神秘的行程更是突破了往日学习中的思维。
总的来说,本次研学让我们学到了更多具体化的知识,让我们亲身体验了平日只能从书中看到的知识,收益良多。
原高一8班供稿
茶林飘香古洞奇
善卷洞去过很多次,每一次都有不一样的感受。这里,有形成于一百多万年前的洞天奇观,走进水月洞天,怪石奇崛,洞洞相通,巧夺天工,宛如一幢天然的石雕大楼。灯光昏暗中我们走到了船工身边,“船在水中行,桨朝天上撑”的水洞行舟堪称一绝,如同探险寻幽的新奇与刺激。这里除了恢宏的巧夺天工,还有温婉的小家碧玉,在梁祝化蝶园,听戏做陶艺,走进那一段浪漫的爱情故事。这里新奇与浪漫并存,得江南水乡之灵气,养天地之完人。
原高一9班供稿
别样水乡
尤其令人难忘的是孝子匾,导游为我们介绍了关于吴孝子的事迹:因为守孝,吴孝子没有选择逃避敌人的攻击,最终,敌人被他的孝心感动了,放弃了攻城。这个故事流传至今,体现出“孝”在人们心目中的重要地位,“孝”在当今时代依然被提倡。李密的《陈情表》中的“乌鸟私情,愿乞终养”将“孝”体现得淋漓尽致。
下午,我们游览了“慢城”,这里人烟稀少,绿色的植被生长得非常茂盛。我们走得很慢,似乎融入了慢生活中。在这瞬息万变的时代,许多人为了自己的需求四处奔波。在忙碌中,他们身心俱疲,但确实得到了想要的。而慢下来也不失为一种快乐,慢并不是闲,慢生活仍然可以很充实。
三天的研学就这样结束了,当暂时放下作业的负担,我们学到了课本之外的东西,领略到了江南水乡之美,开阔了眼界。
原高一10班供稿
邂逅高淳
今天是三天研学的最后一天,也是这次旅程的终点。上午,我们游览了高淳老街。令人出乎意料的是,这老街在战争年代竟是新四军一支队的基地。那位写下“大雪压青松,青松挺且直。欲知松高洁,还待雪化时。”这豪情诗句的陈毅将军,也曾在这里抗日救国。那朽坏的土制炸弹,那被缴获的日军指挥刀,无不在向我们诉说着那段悲壮的抗日救亡史。果然老的事物底蕴总是极为深厚的。这老街上还曾出过乾隆皇帝六下江南时御批的孝子。那陈旧牌匾上的字迹,似乎在向我们演绎着生活中的二十四孝。虽说这老街现在只是一个文物单位和商业街,但其中的人文内涵还是极为深厚的,这值得我们好好学习。
下午,我们来到了桠溪国际慢城,“慢城”这一起于欧洲的概念在我们这里得到了完美体现:随处可见象征着慢城的蜗牛标志;各种用草扎称的螳螂,蚕宝宝等昆虫形象,给人一种田园牧歌的美好氛围。可惜的是,八月的骄阳似火,我们未能好好地领略一番慢城风情。
最终,我们意犹未尽的回到了雨中龙城,回味着这难忘的三天。
原高一12班供稿